梅里转圈圈之——别去雨崩,去永芝

标签:
梅里雪山大转经德钦县永芝村旅游 |
分类: 行走 |
清晨的永芝村,村民的居所藏在树后。
永芝的玉米熟了。
梅里雪山大转还是相当奢华的,有马有向导,有人做饭有人收帐篷。我只管吃,走路,洗衣服,洗澡,拍照,发脾气,拉肚子,抓跳蚤。
以雨崩、大本营、冰湖、神瀑为目的地的小转贼没劲,到处是人,到处是马,耳边是各种口音和吊在背包上的氧气瓶。于是,想在村儿里当宅女的梦想瞬间土崩瓦解,只好再次启动两个快死掉的膝盖继续前进。
走啊走,走啊走,走啊走,走啊走,在冻雨里伴咱同行的是一条昂贵的例外小薄马裤和用来配裙子的毛线筒翻皮小靴子。跟头连跟头地翻过山,马裤变成了马屎裤,靴子底儿和后跟全开裂了——KAO!咋不干脆下冻马粪或者是砍柴大刀呢??
赫赫有名的上、下雨崩村,比预想的商业化很多,吃饭、住宿都要排队,还贵。
所以,想去村里宅日子的,就别往人堆儿里挤了。
真喜欢清净,喜欢当村姑的,还是去德钦县云岭乡的永芝村吧:那是一个深藏在峡谷中的,四面环山的,被两条河合围的,隐秘小村庄。
大转有个仪式,先要到澜沧江边的一座白塔寺里求取进山的门钥匙,祈求神山卡瓦格博的保佑。
那把由神在冥冥中放入人心的门钥匙,开启的就是永芝村所在的大峡谷。
进入峡谷,一脉丰沛的白水从谷中奔涌而出——那是环抱村庄的两河汇成的永芝河,它在谷外注入澜沧江。
永芝村目前没有通班车,连接村庄和峡谷外公路的是村民们自己出工出力刨出的一条毛路,在比河高些的崖壁上,今年3月才修好。以前进村要靠马驮人走,现在有村民买了微型面包,到德钦县城接人能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我们就是由向导弟弟的“小面包”从县城接进村的,包车150元。
一进村的村路,还在整修中。
这个,是老核桃树?
由于水源丰沛,村里有不少水磨坊——村民颇富幽默感地给此磨坊挂了个“洗车店”的牌子,不知是不是真的能洗车?
为了拍下村子的全景,到村第二天的傍晚,我们过了河,爬上村庄对面的山。中间还翻越了一座由石头和刺木合围的墓园——墓园里有些苹果树,枝头挂着熟透的果子。我忍不住偷摘了一个苹果,可能是因为心慌,镜头盖差点丢在那里。
村庄很美,我拍得很烂,当时的光线已经很不够了。有人扛着三脚架上了山,拍了些让我嫉妒得要死的图片。
村人过得很快活,每晚都要去一个大房子里跳舞。
有表情的驴子。
主人家妈妈,在给猪准备饭。
主人家养了两头猪,其中一头很彪悍:在主人们都去跳舞的黑漆漆的夜晚,它从快一人高的墙上跳出来,意外地获得了自由。当时我正在二楼洗漱,碰上它从楼梯往上爬,看样子是想找个制高点再跳回猪圈——俨然王小波笔下特立独行的猪!正在上楼的猪兄可能是被我吓到了,从楼梯退回后,在猪圈门口一直碎碎念,直到主人回来把猪圈门打开,放它进去。
这是猪兄热爱的楼梯,狗守在楼下。
我住的房间,有个小小的窗户。
永芝村的菜好吃极了!香菜超香,萝卜超甜,城里的菜和村菜比起来,逊色太多。
我在村头的河里洗了一个澡。
在村尾的另一条河里背了一次水。
一桶水5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