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钱局街“小火锅”去往何方
(2009-04-20 23:35: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尝试 |
钱局街“小火锅”去往何方
萃萃
听说,位于昆明钱局街中段的小火锅店到4月底就关张大吉了,笔者有一点小失落。个把月前,和闺蜜去翠湖附近闲逛,还专门拐到钱局街品尝小火锅,当时正值周末,各小吃店都几乎满座。难怪人说钱局街街名吉利,单从小吃店的生意就能看出,那里是个聚拢人气的生财之地。
据媒体报道,关停小火锅店事出有因:一方面是由于店中产出的油烟、垃圾和噪音打扰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政府已将钱局街定位为“创卫”示范街,街区风格向休闲,购物方向转变,原来生意红火的火锅店要么改为服装、精品店,要么只好尽速迁出钱局街,另觅栖所。
由此,笔者想起自己曾居住多年的东南沿海某城,在著名的老城区坊巷之中,也曾栖息着众多小吃店,且小吃店的名字和古坊旧巷紧密相连:朱子坊蹄髈破店,塔巷永和鱼丸,黄巷邓记饭庄……每当外地好友远道而来,笔者总要将其带去老城,品尝美味小吃,顺道欣赏明清古建筑。前年开始,几家老店都被陆续搬迁了,理由是保护古董建筑,开发旧城旅游区。有家老店因舍不得离开旧巷,还和相关人员发生了冲撞。去年,笔者再回故地,专门去寻那几家老店,新店和旧店相比,生意大不如前。而缺少了老店的老城区也丧失了以往的生气。
在笔者看来,发生在其他城市的旧案,值得昆明借鉴。毕竟,商家们选择店面绝非轻而易举,通常要再三考虑,因为对生意最有影响的消费者口碑、人气,往往要花费数年乃至数十年,才能逐渐聚集,客人们走得熟,来得勤,生意自然红火。而另辟新店,一切又要重新开始。政府与其追求外表光鲜、整洁的城市美学,不如为商家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的的生活条件。
当然,昆明市将重新打造钱局街一事,是经过民主听证会程序的,让小火锅店迁出钱局街,也取得超过60%的代表投票赞同,符合大多数人利益。但是,笔者认为,一个文明、进步的城市,理应确保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不能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权益而毫无顾忌地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只有在每一个公民个体的权益都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大多人的利益才能得以稳固。
如今,位于翠湖商圈人气聚集地段钱局街的小火锅店即将被关停,辛苦创业的店家们面临困境,他们该去哪里重新开店?政府将用何种方式进行补偿?这些是所有商家和创业者们都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