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杂文的题目,作者叫黄俊杰。
该黄同学意图讨论一下关于“生活沦丧”的命题——咱们的同胞们为何起早贪黑不停奔忙?有多少兄弟姐妹沉沦在以买房子、买车子为目标的物质世界?多少国中人思考人生的意义?中国人自我救赎方式是什么?
黄同学借用了一位学者的回答:俺们这疙瘩,自我拯救的方式不是宗教,而是在世俗中“安身”。
这就是所谓的“生活沦丧”:只为一口饱饭,一个囫囵觉,没有世俗生活之外的“超越意识”,缺乏“终极关怀”,一切以“身”的安顿为依归。
黄同学还分析了“生活沦丧”的内因和外因。
我赶紧照着检讨,自己有没有“沦丧”?!
深刻检查一番后发现,还真没“生活沦丧”,倒是有点“学习沦丧”了。
上课上得太勤快了,停顿和思考少。“忙碌,只是偷懒的一种形式,那是因为你懒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动。”
空闲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要拿空闲来思考和分辨。
美版“大长今”她老公Jeff给俺们上了一堂conner,题目是,Are Americans
religious?在米国,大约有95%的国人believe in
God,50%周末去教堂,80%祈祷。这几个数字远比俺以前臆测的要高。
信仰的缺失,是咱自家人“生活沦丧”内因中一角。
其实,黄同学把该说的都说了。
补充这一点,是为了——俺自己个儿,加强,思考。
:)
黄同学文,见2009第七期《读者》。
附“吃货”照片一张,警醒众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