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阅读 |
2008-5-11
到云南以来,网上下单买书已达三次,上门送书的姐姐也与我渐有良好互动:来之前定会打个电话来——尽管到达时间要比她让我在家等她的时间晚上个三、五小时,但相比不告而至在门口请你从十公里之外狂奔而回已是不小进步:)
这次选的书已经翻了一半了。
第一本:《生而自由》,关于母狮子爱尔莎的传奇经历。有很强的吸引力——图片也令人惊奇,每一页都充满爱,爱尔莎的,作者乔伊的。我从爱尔莎那儿获得了心灵抚慰,我只能说,它们活得很高贵。只是,为什么乔伊和她的丈夫最终被害?他们保护动物的同时为什么没有保护好自己?是因为伤害了某些人的利益还是因为沟通得不够?还是,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可怕?
第二本:《玉龙山下的村庄——一个美国家庭亲历的纳西生活》,写书的是个中年家庭妇女(官方身份是语言学者),中国名字叫孙佳琪,村儿里人叫她“凯西妈”或者“嬢嬢”,她和她的丈夫孙堂茂有五个孩子。写的都是些絮絮叨叨的内容,今儿去谁家吃饭,明儿去谁家帮忙,去哪里买面粉,看谁在做月饼,谁家娶新娘,谁家办丧事——纳西人的婚丧嫁娶、日常生活被一个美国主妇看在眼里。凯西妈既是个体验者也是个观察者,她在村儿里过日子,也把她看到的记下来。文化的差异给这本书提供了新鲜的观察角度:如同一个中国人跑到纽约过日子,每天都觉得很震撼,如果记下来,也很有趣。
我喜欢这些絮絮叨叨的内容,我们能给这个世界的最好的回报也许就是这些: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认真地活着,努力地面对生老病死,我们本身就很有趣味很有魅力。
凯西妈,你做得不错。
第三本;《玉龙雪山——纳西人的圣山与情山》。专门写玉龙雪山的书可是凤毛麟角,也许是因为写不好,也许是因为写得太好。
这本书的作者叫杨福泉,早年看过一本也是他写的类似内容的小册子,这本应该是那本的丰富版,我读出了比早前那本更多的责任感:关于旅游业和玉龙雪山的关系,作者做了审慎的评价。
如果对丽江感兴趣,或许我们可以读读杨福泉;如果对泸沽湖感兴趣,或许我们该看看拉木*嘎杜撒。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神山圣湖充满感情,不仅在雪山下或湖边度过许多年,有比凯西妈还深入的观察和体验,还在他们学成归来之后做过很多次的田野调查,为他们的思索与描述增添了学者角度。
所以,这是关于玉龙雪山最好的书。
第四本:《雪山碧湖喇嘛寺》。薄薄一小本,是“麽些先生”李霖灿关于玉龙雪山、泸沽湖和中甸的旧作。对李大师,我充满敬意。6年前,我曾做过一个关于他的专题节目,还和他的弟子,曾在丽江开私人博物馆的于涌有过一面之缘,也因此翻阅能找到的所有和李大师有关的作品。不过,我还是不能很喜欢李大师的散文,尽管我很努力地阅读。
或许,是阅读习惯的问题?我不具备欣赏属于那个年代文字魅力的能力?还是——因为对玉龙的不了解,使我们无法产生共鸣?也许,他是专门写给去过,并深入了解过雪山的人看的?不过,我又想,要是由沈从文来写一定不一样:(请原谅我这么说,这完全是无法欣赏美文的人自我慰藉的疯言疯语。
但不管怎样,都要感激李大师给我们提供了欣赏玉龙雪山的角度:黑雪山、白雪山、绿雪山。不知道,今天的它们是否还象书里描述的那样熠熠闪光?
第五本:《一辈子做女孩》,这是今年以来读过的最有启发性的书。作者叫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是个美国妞。书里写的是她自我救赎的过程。
她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女人,既不想要孩子,也不想要丈夫,那么是不是说——她的人生就毫无意义?
我想,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里,如果一个女人既没有丈夫,也没有孩子,可能很难被认为是一种成功而倍受推崇。甚至,连我们自己也这样认为——我有一个女朋友谈起自己的离婚总是黯然神伤,尽管我觉得她做的对,至少她重视自己的感受,重视婚姻质量。可是,我仍然相信,她因此承受了不少压力。
伊丽莎白是个成功的女性——看起来是这样:她拥有报酬丰厚的工作,有爱他的丈夫,在纽约郊区有别墅,她曾经认为自己可以当个称职的妈妈,生很多很多孩子。可当她到了30岁,她发现自己既不想要孩子,也不想要丈夫!为了和丈夫离婚,她甚至放弃金钱——付给对方许多钱。她的行为不被理解,在她丈夫看来,她就是个叛徒。
接下来,就是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自己看自己成长的过程——在意大利的美食之旅,在印度的瑜珈之旅,在印尼……
最终的答案是:一个女人,如果懂得改变和放弃,即使不再年轻,不再漂亮,仍然可以一辈子当女孩。
我想,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是:一个女人至少可以拥有自己,而且也必须拥有自己,或者说,即便有丈夫,有孩子,也不能放弃自己。
因为最终让我们获得幸福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另:我看了一个女孩的博克,恋爱让她焦虑,她甚至管它叫一个“坑”,我完全能理解这种感受,我想,试试保有自己,看能不能让这种状况有所改善?:)
本书的文字很有魅力:富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听说,伊丽莎白是个很厉害的新闻记者,两度获得某深度报道奖,写小说也是一把好手。我想,译者也花了不少功夫,使得这本书能给中国读者带来阅读快感。
现在剩下的只有几本技术性书籍了,具有实用功能——这也是我给自己的任务,尽管不那么好看(上回买的有一本看不懂一本完全没看)但是对于不断改善和增强生存能力应该还是有帮助的。
散漫云南之扫盲大行动,继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