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旅游 |
分类: 行走 |
2008-3-21
该给本轮游记写个结尾——一开始兴冲冲,写着写着就烦了,这一篇显然拖太久。
红河州石屏县,赫赫有名的是豆腐,那里出产奇异的井水,当地人擅长用井水点豆腐。除了大啖香喷喷的石屏豆腐,我心里还有一个惦念:希望亲耳听一听当地人演唱的海菜腔。
大约一年前,我在福州买了张CD叫《花腰放歌》,那七里拐弯儿的曲调一唱出来,我的魂儿立刻飞掉。在家里听不过瘾,就把碟片拿到录音间用专业的调音台和音箱大放特放,结果乐极生悲——公家的音响显然也被菜调子迷得五迷三道,死死锁住碟片不肯吐出来!我急得直跳,使尽办法也搞不定那台起了歹心的CD机,最后不得不请技术人员出面,将心怀不轨的家伙大卸八块,才救出了我的“放歌”,了结一桩“迷情案”。
而石屏正是海菜腔的故乡。
离石屏县城几公里开外,有一片湖泊叫“异龙”,湖里生长一种曲曲弯弯的海菜,湖有多深,海菜就有多长。据说,居住在湖畔的花腰彝族,一边采摘长长的海菜,一边就唱起那百转千回的腔调来。
为了听腔,我和小车兄不惜花费血本!
先是四处打听谁会唱海菜腔:
一开始指点我们的是一个卖盗版碟的女老板,她推荐了一个叫“冒和”的塔!由于劣质盗版碟的标价实在和我辈能承受的价格“貌和神离”,恨屋及乌,放弃“冒和”塔!
又趁夜寻访不知埋伏在何处的“文化广场”——小车兄当时正怀疑头天在老勐的一次意外中尾椎骨已然骨折(后来这厮还去医院检查,万幸尾椎完好无损),一步一哼唧,让寻访历程颇为心酸:)好容易找到了“文化广场”,赫然发现根本不像传说中那样热闹非凡,而是气氛诡异,出现的人都神头鬼脑!也包括哼哼唧唧的车兄和贼眉鼠眼的我。
一急之下,只好四处乱窜,傻碰运气——终于,一家小超市的老板为我们热心推荐了一艘叫“瀛洲号”的游船,说只要在船上吃饭,船主就会唱起歌来。
第二天,我们急火火拦了辆的士(车费颇贵),直奔异龙湖!
瀛洲号的船主是一对中年夫妻,都是彝族。别家船上还冷冷清清,他家船上已聚了两桌客人。两夫妻特意换上具有民族特色的马甲,弹起吉他,为客人唱歌:几首石屏小调,一首海菜腔。
我们很激动!
当然,和歌声相比,他们更擅长做火锅(火锅费100块,是我们红河州旅程中最贵的饭)!
如果你从未听过石屏民歌,吃两口湖水里出产的小鱼,听一曲调子,也许会说:“啊,真不错!”『而曾经和机器争夺歌声的我,非常渴望听到的是那——可以,穿透,异龙湖水的,声波。
在和女主人的攀谈中了解到,异龙湖周围的彝族基本被汉化了,只有居住在北部山区的聂苏人,还保留着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村儿里人会唱高亢明媚的海菜腔,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哨冲乡——它还是女子舞龙队和“花腰新娘”的故乡(“花腰新娘”出自电影《花腰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