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6-12-01 21:54:21)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
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教学重难点
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教学准备
文本准备:《苏东坡传》、《弟子规》。课件准备:PPT。
资料准备:借助网络、小写作。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诵读,解题入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穿井得一人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
(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三、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1.学生板书:
丁氏:
真相:
闻而传之者:
四、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1.激发引导: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谣言。
3.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
“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
五、巩固训练,布置作业。
一词多义:有闻而传之者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
常见易错: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二)布置作业:以“谣言”为写作内容,学写一篇寓言,或写一篇记叙文。
六、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①
②
③
④ 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谣言止于智者
七、教学反思:
在起始年级重视习惯的培养,包括使用字典、课前经典诵读等。整节课设计力求新颖、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整体感知环节切入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整体了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导正确价值观。抓住小组合作,用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课堂互动!
遗憾很多,有两条格外值得记取:过于重视文意和与现代生活的链接,依靠文意梳理,文言词汇未得到有效落实。写的环节,没能充分完成,延伸拓展部分应当删去,留下时间开展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