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力网游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催化剂

(2011-08-24 11:37:53)
标签:

杂谈

               暴力网游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催化剂

    近几年来,随着日益增多的大量暴力网游的泛滥,千百万青少年玩家不仅是逃课辍学、欺骗或打骂父母了,他们为了筹措上网费用、吃喝玩乐而实施暴力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地越来越多。公检法和少管所的统计数据指出,沉迷不良网游而颓废堕落已经是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诱因了!此即表明,充斥暴力、血腥、色情、赌博等有害内容的电脑、网络游戏是导致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催化剂。

不容忽视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媒体持续不断地报道,举国上下经常发生青少年因为玩暴力网游成瘾而荒废学业、偷盗抢劫、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甚至自己的亲生父母的各种案例。现在,广大家长最担心的孩子问题就是玩暴力色情游戏,大、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最感棘手的学生问题,就是天天都有很多学生旷课泡吧,堕入暴力游戏的陷阱而难以挽救。

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受暴力游戏毒害的青少年越多,未成年人因网游瘾而沦为阶下囚的越多,全国媒体对此恶劣现象报道的越多,网络上的暴力游戏也越多!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相关责任部门真的不知道这些暴力游戏对整个社会的严重危害吗?难道他们就是把钱看得比人更重要吗?难道他们那些早就被证实不起作用的防沉迷“监管”办法可以糊弄天下吗?难道他们长期利用这些明显有毒的网游危害社会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吗?

           父母不给零花钱网瘾少年持刀抢劫邻居(节选)

                    时间:2011年8月24日   来源:扬子晚报

    刚满14岁的少年刘春喜欢上网,父母不给零花钱,不让他去网吧。5月的一天凌晨,刘春见隔壁邻居家的窗户开着,他拿了一把菜刀,翻窗进入邻居家,拧开了隔壁女主人王玲的房门。王玲被开门声吵醒,刘春冲上前去一手捂住王玲的嘴,一手把刀放在她的脖子处,王玲脖子被菜刀划伤,她趁乱打开了床头灯夺过刀,质问:“你想干什么?”刘春说:“我要100元钱。”王玲发现来人就是隔壁的小男孩,将婆婆喊了起来将刘春制服,让女儿将刘春的母亲喊过来并拨打110报了警。很快,民警便到场将刘春传唤至派出所接受审查。

近日,吴中法院对刘春抢劫一案进行审理后认为,刘春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考虑刘春是犯罪未遂,犯罪时刚满十四周岁,法院对被告人刘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沉迷网游,他组建现实版“造反战队”(节选)

                         2011年08月04日 来源:检察日报

    沉迷于网络枪战游戏,他带领队友捉对厮杀,将战队带到现实,继续“拼杀”。28岁的易华是四川省渠县人,生意不顺亏本。面对现实的不如意,易华选择了逃避,躲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

    很快,他找到了一些同道网友在虚拟世界中“打打杀杀,闯荡社会”,并组建了游戏战队,自封为“忠义造反者”。易华向未成年的队友灌输“忠义”和“造反”的观念,要求队友忠于自己的组织,对队友讲义气,敢打敢拼。

    易华被封为队长,指挥队友猎杀对手,团队上下结成了“铁血队友”。由于沉迷于网游,无心经商,生意更加一落千丈,经济入不敷出,易华感到了现实的无奈,他急需钱,决心在现实中“干一把”。

    2010年8月,易华四川省达州市以游戏战队为班底,拉起一个现实版的“造反战队”。10月初,易华带着仿真枪、电棍和手铐,和莫某一起找到了队友周某和魏某打网游、下馆子、住旅馆。不久,张某、袁某、王某3名学生也与易华搅到一起。易华给众人灌输“抢劫来钱来得快”的思想,把仿真枪和电棍发给他们,教他们如何抢劫、吓唬别人、反侦查等。

    他把众人分成两组,要求“先从小事做起,慢慢练习胆量”,莫某、周某现场指挥,易华自己在旅馆坐镇遥控。在的策划下,这伙人开始了疯狂作案。连续的成功,让易华喜出望外,他露出自己身上的龙形纹身说:“我们要创建一个帮派,名字就叫青龙帮,大家都在身上纹条龙作标记。”他封莫某为左手,封廖某为右手,对团伙实行统一管理,抢到的财物全部上交易华保管。

接到被害人的报案后,警方经过缜密侦查和布控,于2010年11月2日将这伙人一网打尽。今年5月,经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易华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