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古山寨
(2019-11-16 16:57:43)
标签:
商南山寨风光旅游 |
分类: 文史 |
商南古山寨
雷家炳
所谓“寨”,旧时是指四周有栅栏兵营,如“安营扎寨”。亦指有围墙的村子,如“苗寨”、“龙驹寨”、“试马寨”等。而“山寨”,则是指在山顶用石头垒筑的城堡工事,多为古代响马占山为王而建,如“瓦岗寨”、“穆柯寨”、“梁山寨”等;清末民初,因战乱频繁,匪盗横行,官府多号召各地筑建山寨,作为军事防御工事;而百姓为躲灾避祸,多以家族、村落单位或依附于大户,在各险要的山头修筑山寨,作为躲灾避难场所和军事防御工程。
在我县境内,存留有上百座的古山寨群。最早的建于战国时期,如试马镇肖家沟脑的“千丈寨”。明嘉靖三十一(1552)年修篡的《商略·商南县集》中就有 “千丈寨:在县西七十里,世传秦王屯军于此。”的记载。清乾隆《志》和民国八年《志》亦载:“千丈寨,在洛南交界处,与双峰对峙(即今试马镇肖家沟脑的千庄),自上而下似有千丈高,传说秦王曾在此屯兵。”还有明朝修筑的古山寨,如明嘉靖三十一(1552)年修篡的《商略·商南县集》载:“石岩寨: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其山壁立万仞,诸峰四围。可通惟一径,径仅容一人。其田平原一二顷,丰腴异常。畈每顷养数十口,盖可游世者之地也。”明代建修的还有“郑全寨”,如民国八年续修的《商南县志》载:“郑全寨,城南180里,山四险如城,中有田、有井,可容数百人。相传,明景泰时王彪、刘千斤啸聚山中,邑民郑姓者倡率建砦,众赖以全因名(即今之黄龙寨)。”而其绝大多数山寨,则为清代与民国时期所建。
在我县这诸多古山寨中,最为有名的如:生龙寨、仁和寨、朱家寨、青山寨、霸王寨、玉皇寨、黄龙寨、朝阳寨、天宝寨、石俨寨、中和寨、鸡冠寨、千丈寨等。这些古山寨,大都选择在比较险要的高山巅,多为三面临着悬崖,依托天险,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利。寨墙一般仿照城墙垛口的样式用巨石垒成,大都垒有内外两道墙。外墙上再垒垛口,并设有瞭望台、射击孔与炮台;备有土枪土炮和滚木擂石,用于攻击山下来犯之敌。寨内石头墙、石板房屋等建筑物随形就势,错落有致;多凿有水井、蓄水池,地窖、储藏室,有的还建有枪械厂与牢房。平时储粮囤物于内,有专人守候。也有长期在寨生活与驻扎武装的。一旦有匪患侵扰或兵事,则群聚寨中躲避与守卫。
这一座座气势恢宏,千姿百态的古山寨,不仅都筑建在无限风光的险峰上,而且,本身就是集雄、奇、秀、险为一体的杰作。尤其是每个蔚为壮观古山寨,都有着各自的战斗经历与金戈铁马传奇故事。每当在山脊与这些寨子邂逅,看到那正逐年残破、立在风雨飘摇的山脊、充满沧桑却默默无语的建筑,敬畏之意便会油然而生。探寻古山寨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迷蒙的烟雨中摇曳着几许禅意的孤舟,徜徉于黛色的青山秀水间,抚摸着这厚重的古寨遗迹,感受历史的豪情,有着一番别样滋味。数千年的金戈铁马赋予了古山寨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历史见证,有较高的文物保护和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