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误解了“孝顺”
(2016-04-21 16:45:43)
标签:
情感教育 |
不要误解了“孝顺”
的意见,而违反父母的意旨就是不孝。不过细读论语中的上下文之后,我们不难明白“无
违”的确切意义并非不能违反父母之意而是不能违反礼。《论语》原文是: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在讲出“无违”一词之后,孔子紧接着解释无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
之以礼。”从出生到死亡,死亡到死后,孔子都要求孝子以礼为重心,以“礼”尽孝。所
以无违的对象不是父母之意而是“礼”。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如果孔子真的要孝子盲从,父母的意思又怎会要求他们见父母有不合乎礼数的所为时要几谏父母呢?所谓几谏就是委婉地劝止的意思。
曾参除草之时,不小心砍断瓜的根,他的父亲非常生气,便棒打他的背部,结果将曾子打晕
了。那时候一般人都以为曾参之举是恭顺父亲的孝子所为。但孔子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
为曾参任由父亲棒打是错误的。因为万一曾父失手将曾参打死,岂非将父亲陷于杀子之恶
名,况且,曾参亦不仅对父亲有为人儿子的义务,更有作为国民之义务。若曾参轻易被父亲打
死,就是不尽责,这又岂合于礼仪呢!所以对于孔子来说,所谓“无违”其实并非要子女盲目顺
从,而是要合乎礼仪,而不要违背礼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