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任达HXX
任达HXX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77
  • 关注人气: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误解了“孝顺”

(2016-04-21 16:45:43)
标签:

情感

教育

不要误解了“孝顺”


    日前,一位老弟向我倾诉他的苦恼:母亲已九十高寿,文盲,吃饭穿衣尚能自理,就是有时提一些莫名其妙的要求让儿女们为难,比如烧香敬神,念咒;又如要道听途说的草药,等等。无条件满足她吧与她的健康无益有害,不满足吧又怕老人责怪不孝顺,因而常常失眠。

    我以为,儿女应报老人的养育之恩,天经地义,正由于此,为了母亲的健康长寿,不能事事处处都由着老人的性子来,不要误解了孝顺。

   一般人认为孝的重点在于顺从。因为孔子讲过“无违”,所以尽孝之人自然要顺从父母

的意见而违反父母的意旨就是不孝。不过细读论语中的上下文之后我们不难明白“无

违”的确切意义并非不能违反父母之意而是不能违反礼。《论语》原文是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

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在讲出“无违”一词之后孔子紧接着解释无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之以礼。”从出生到死亡,死亡到死后,子都要求孝子以礼为重心,以“礼”尽孝。所

以无违的对象不是父母之意而是“礼”。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如果孔子真的要孝子盲从,父母的意思又怎会要求他们见父母有不合乎礼数的所为时要几谏父母呢所谓几谏就是委婉地劝止的意思。

    《孔子家语》之中就有一段关于曾参的故事更加证明孔子并不主张盲从父母之意。

曾参除草之时不小心砍断瓜的根他的父亲非常生气便棒打他的背部结果将曾子打晕

了。那时候一般人都以为曾参之举是恭顺父亲的孝子所为。但孔子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

为曾参任由父亲棒打是错误的。因为万一曾父失手将曾参打死岂非将父亲陷于杀子之恶

况且曾参亦不仅对父亲有为人儿子的义务,更有作为国民之义务。若曾参轻易被父亲打

死,就是不尽责,这又岂合于礼仪呢!所以对于孔子来说,所谓“无违”其实并非要子女盲目顺

从,而是要合乎礼仪,而不要违背礼义。
    探讨了这番道理,这位老弟如释重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