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婆娑梧桐影

(2015-02-26 17:29:23)
标签:

文化

婆娑梧桐影


                                                   作者:王继兴

  一想到要搬家了,心里禁不住有种怅然若失的依恋,特别是那满窗疏疏密密、斑斑驳驳的婆娑梧桐影,更为难舍!

    梧桐于我,有着极深的情缘!二十年前,我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取名《黄叶集》,我在其“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说明:“我长期生活在郑州。郑州,3000多年前商代曾在这里建都,故被称作‘商城’;如今,一条条绿荫婆娑的林荫大道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故又被誉作‘绿城’。特别是我居住的行政区,一排排合抱的法国梧桐,组成一条条绿色的长廊。夏天,浓荫覆盖,不仅为人们遮挡住了炎炎烈日,而且像凌空高擎的绿色大伞一样,能为人们遮挡阵阵细雨。秋日,天高气清,霜染层林,随着萧萧秋风,那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飘然坠地,遂铺成一层色彩斑斓的‘地毯’。每天清晨,城市清洁工挥动扫帚,将那窸窣作响的黄叶扫在一起,装上车。我知道,它们在枝头自己的岗位上职守了一生,完成使命之后,悄然无声地告别自己的母体,将被送往郊区的农村,和泥土掺和在一起化为肥料,去孕育来年更加明丽的春天。于是,我对那一片片黄叶便油然生起深深的敬重之情!”

    我书房的窗外就有一棵这样的法国梧桐,其“龄”已逾“花甲”之年,虽然小我十余岁,与我却也实在有若朝夕相处、形影相随、体贴相依、耳鬓厮磨的老夫老妻!

    像我们这样苦恋“翰墨生涯”的人,书房便是自己最温馨的精神家园。我写过一些“书斋自题”的小诗,多首都离不开窗外的婆娑梧桐。比如:“我家书斋颇温馨,窗外桐荫绿可人。品茗把盏观明月,吟诗读画诵古文。梦中得句意不俗,醉后挥毫笔有神。盆兰并非供自赏,时有挚友来敲门。”又如:“架上多闲书,窗外有桐荫。书斋小天地,网络大乾坤。客来手擀面,友至铁观音。临窗赏明月,吟诗自爽心。”再如:“市声渐次无,夜深书房静。神游物流外,心沉书香中。千年可对话,五洲任驰骋。笑看窗欲晓,片月挂梧桐。”真的,夜里陪我读书的最忠心最持久的伴侣,就是窗外的婆娑梧桐!

    我在全国都市报界和杂文界,有一批至朋好友,窗前的婆娑梧桐也常常触发我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或者打个电话,或者发个信息,意犹未尽时,就吟首小诗,或传输,或寄达。比如那首《好事近》是这样写的:“独自窗前坐,静看梧叶飘落。叶倒悄然无声,惟闻风索索。至怀昔日相逢时,历历犹似昨。顿生莫名惆怅,欲语无处说。”有时,我还撷拾一两片刚刚发黄的梧叶,题上“秋风临窗时,思绪更纷纷。黄叶作书笺,千里遥寄君”、“黄叶夹书中,聊作诗句藏。十年再吟咏,堪比老窖香”、“一日不坠地,欣然仍凌空。风吹不寂寥,依旧是笑声”之类的小诗,分寄给各位。我将其视作雅趣,颇为开心!

    冬天,风将树叶全收拾去了,也不要紧。晴空,艳阳,明月,彩云,自成屏幕,正好将疏疏密密的梧桐树枝衬为剪影,那韵味绝似梅花大师画的墨梅!所以,我还为我的书斋拟过一副楹联:“月映桐枝成梅影,风拂竹丛生泉声。”

    雨夜,其韵更为难得!“晴天临窗,赏流云画意;雨夜倚枕,听梧桐琴韵。”我没有词人李清照那样的闲愁、忧愁、苦愁和哀愁,所以,不会听到那“点点滴滴”的“梧桐更兼细雨”,就“怎一个愁字了得”!我有一首《沁园春》是另一番感受:“夜半时分,何来琴声?惊破残梦。似琵琶合奏,时骤时缓;跌宕旋律,且叮且咚。推窗细察,非丝非竹,却是秋雨滴梧桐。天亮后,看伞花竞彩,远厦朦胧。

    “如此秋容秋声,本应该当作仙乐听。惜欧阳作赋,伤悲其时;易安填词,凄婉其情。历代雅士,慨生叹时,老夫今享夕阳红。凭栏望,正金菊吐艳,诗情潮涌。”

    我之所以打算搬家,是因为年龄渐渐大了,膝关节不好,再天天爬四楼,觉着多有不便,搬到东区虽住15楼,可以戏称作“白云居”,但上下楼有电梯。呵呵,真的打算走了,看着窗外的婆娑梧桐影,反倒顿生不尽的惆怅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城美水为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