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饶有趣味的发现:绝大多数植物会在开花后结出果实,而在果实孕育、生长、成熟、脱落这个过程中,外面都用厚厚的水分和肉质进行包裹,而且随着果核的长大而不断加厚。为何?也许是植物学常识的缺乏,过去我从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直到今年我才明白,这不是为了给自然界增加美色,虽然它们接近成熟时姿色最美丽;也不是供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充饥或享受口福,虽然它们的确维系着无数的森林生命。果肉与果核的关系,就是人类胎盘和胎儿的关系,如此充足的水分和果肉,就是要让果核这个“吃货”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吮吸,直到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儿女”为止!
自从有了这个发现后,每次吃水果时都会涌起几分感动来。
有的“父母”简直太慷慨了。看看西瓜,其细细的秧子匍匐在地上,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和地面的酷蒸,即使在根部缺水导致叶柄难以支撑叶面的时候,它也要把绝大部分吸收的水分和养料化作果肉。不可思议的是,就为了那些小小的瓜子,瓜秧竟然倾其所有,用巨大的、超越自身重量的水分和果肉进行包裹,很有过分、夸张之嫌;当精疲力竭、逐渐干枯的瓜秧觉得“瓜熟”了,“子女”可以独立存在时,就断然“蒂落”,用自己的死亡换取“孩子”走向独立,让它们走向自己的生命历程!
人类为了繁衍后代也可以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生命。但不同的是,植物具有无私的、彻底的、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当附带着自己健康基因的孩子可以独立时,它不但果断地切断“脐带”,而且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施展“美食计”让“子女”离开自己远走高飞,比如用尽最后的体能让水果长出最多的果肉,为水果打扮出最美的容颜,吸引人类、兽类、鸟类等“吃货”们前来。因为瓜秧知道,瓜子离自己越远,越有可能遇到最迥异的基因,其后代越会更健康、更优秀!
这种繁衍生命的法则是否太冷酷?对孩子的爱是否太悲壮、代价太大了?不,大自然这个设计师的想法和我们不大一样,它的指导思想也许只有一条,那就是为了生命或种族的最佳繁衍,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是的,对于人类之外的一切生命来说,它们没有“养儿防老”的概念,这也是它们永远停留在原始状态、没有制造出任何文明的原因之一。但是,它们“优生优育”和鼓励“孩子”独立的法则或“智慧”,也许值得人类借鉴。
比如我们也可以像花草树木和水果那样,把父母最慷慨的爱放在优生优育上,让孩子有了健康的体魄和心智并能够独立生存时,毅然决然地让他们离开自己的怀抱和安乐窝,像西瓜、蒲公英种子那样,去自由寻找最喜欢、最适宜他们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地方,建立他们自己期待和快乐的人生,而不是把子女留在身边,看做自己可以永久呵护的弱小对象,作为自己随喊随到可以自由支配、可以按照自己需要进行塑造的私有财产。实际上,只有这样,孩子才更容易成才成功。
养儿防老是古老的、贫瘠的、从来就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很有必要。但是在目前或不远的将来,父母已经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积蓄和社会福利解决养老问题了。在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应该这样想:自己最大的快乐,不一定就是子女陪在身边问寒问暖,而是子女生存得比自己更快乐更健康对社会更有贡献。子女们做到了,就是他们最大的孝心,就是他们对自己的最好回报——这,也许是父母之爱的最高境界,是孝心的最高境界!(转□岳建国文
原文标题——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