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就能分辨出蚊子的公母
(2013-09-15 09:04:48)
人人讨厌蚊子,但仔细观察过蚊子的极少。贴这篇文章,以广见闻。
识蚊鉴蚊
一眼就能分辨出蚊子的公母
|
|
|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专门从事疾病防治的工作,白天在实验室整理昆虫标本,对新鉴定出的蚊子、苍蝇、牛虻等医学昆虫进行分类、展翅、固定,书写拉丁文名和中文名,标注采集时间地点,然后对这些昆虫进行干燥、消毒,放入标本室。晚上,到附近的养牛棚里捉蚊子。当时医院有个奶牛场,牛奶供给患者饮用。晚上8点到10点,奶牛在悠闲地吃草,牛棚内的蚊子已有不少吸饱了血。我和同事一起拿一个专用的玻璃管,一端接上乳胶管,乳胶管的另一端含在口中,玻璃管的另一端对准停留在墙壁上的蚊子,猛吸一口气,那些饱餐后趴在墙上正洋洋得意或尚未来得及吸血的蚊子就被吸进了玻璃管,用乙醚麻醉后将其装入标本瓶,带回实验室分类计数鉴定。每间隔1个小时捉蚊子15分钟,连续三个多小时,以此掌握蚊虫种类、数量比例和每种蚊子的季节消失生长动态规律以及吸血后的活动规律。当时捉到最多的是中华按蚊,这种蚊子翅上有斑,停靠在墙壁上时,一般蚊虫如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等与墙面平行,而中华按蚊则是与墙壁保持45度的夹角,所以,在垂直墙壁上停留的众多蚊虫中,我们能一眼识别中华按蚊。中华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害虫,个大,食量大,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有的吸血吸得都飞不动了,但它还趴在牛身上吸,是一种特别贪婪的家伙。在牛棚里捉蚊子,自己被蚊子“叮咬”也是常事,只得回去在痒疙瘩上抹些万金油之类的药膏,吃些防疟疾之类的药片。
淡色库蚊也是牛棚中常见的蚊种,这种蚊子翅上无斑,小巧便捷,行动迅速,没有按蚊的“贪婪”,所以不易捉到。当年郑州近郊主要种水稻,水稻田是按蚊的家乡,近些年城区不断扩大,原来的高产稻田已变成了高档楼盘,所以市内的按蚊已很少见到了,而以大型积水为故乡的淡色库蚊渐成优势蚊种。我们现在夜里常被叮咬的,多数都是淡色库蚊。淡色库蚊的数量当时在牛棚里排名第二。
有一次与朋友谈论蚊子,我说公(雄)蚊子不吸血,靠吸食植物汁液、露水为生。吸血的都是母(雌)蚊子。友人大呼神奇,甚至说是“雷语”,问我是怎么判断蚊子公母的。我说很简单,公蚊子的触角毛一般比雌蚊的浓密,猛一看毛茸茸的,就像男人的浓密胡子,母蚊子则没有那样毛茸茸的触角,所以一眼就能分辨出蚊子的公母。友人顿悟。有些知识与现实的认知只隔一层纸,就差科学普及啊。
常在白天叮人的蚊子叫白纹伊蚊。这种蚊子主要生长在小型积水中,如房前屋后、角角落落的破盆烂缸、闲置痰盂、废旧轮胎、沤花肥池、下水道口等积水里,它们羽化成虫后,翅膀无色但身体黑色,其上有白色斑纹。有人称它们是日本进口的蚊子,其实不然,全世界几乎都有分布。它们常常夜晚休息,白天狠劲叮人,所叮之处起又红又痒的大疙瘩,有时它们还通过叮人传播登革热、乙型脑炎等。
蚊子是一个大家族,迄今人们已发现并定名了3000余种,我国已知种类有300多种,其中河南50余种。有报道说,世界上的物种以每天75种的速度在减少,但蚊子家族却仍旧繁盛,虽然人们研究出了很多的灭蚊方法,但彻底控制其危害还有很漫长的路需要上下求索。 □王守振(河南郑州)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