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视死如归是洒脱

(2013-03-22 19:35:48)
标签:

杂谈

视死如归是洒脱

  

   过去习惯认为,“视死如归”的本义是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语出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每每读到这种句子,往往令人热血沸腾。最近读介绍庄子思想的文章,方觉得视死如归更是人生的洒脱

 

  其实,对于死亡,这种回家一样的境界古已有之。《庄子·列御寇》中记载: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用日月做双璧,星辰做珠玑,万物做殉葬。我的葬礼还不够吗?”如此幽默的语言表明了庄子对于死亡的泰然自若。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就是说,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死生为常,何惧之有?

  对于生死之事,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精神与思想。往往是谈生则喜,谈死则悲。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死生不变于心,而况利害之端呼?”不惧生死,物质利益更不起任何作用,真正达到物我两忘,哀乐不入,便可安时处顺,颐享天年。所以老子适时地函谷关骑青牛而去。人,就像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注然,勃然,兴起而生,油然、漻然,归虚而死。中国有句古话叫“视死如归”,死,就是人真正地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正是因为庄子面对死亡“物我两忘”,才使他更加热爱生命。在先秦人均寿命不足50岁的年代,庄子竟然在经常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中怡然自得地活到了84岁,这不正是庄子关于生与死的一大智慧吗!

  在庄子的书中,多处可以看到他的养生之道。他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他还说:“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他在《养生主》里说:做世俗上所认为的“善”事不要有求名的心;做世俗上认为“恶”的事不要遭到刑戮之害。顺着可以自然的理路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保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将有限的生命置于无限的天地间,孔子慨然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庄子却轻松地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对于时光和生命,哪个更美,哪个更洒脱?

  曹操在《龟虽寿》里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一生叱咤疆场,为功名社稷所累的曹操最终没有得到“永年”,只活到了65岁。而他的业绩和诗文却万古长青,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上。

  现代人为“物”所累,不少人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健康和宝贵的生命。还有很多饱受疾病折磨的人像在外流浪的孩子一样,该回家的时候却不甘心归来,往往不顾家庭的人力和经济负担,盲目地过度医疗,痛苦不堪。所幸的是,在这个纷繁的时代,现代人终于懂得了人生中要淡定,让浮躁的现代人学会放下,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让人们的内心清澈如水,让宝贵的生命重新归于平衡。

  重读庄子,让我们从“物累”中走出来,“安时而处顺”,尽享生命的美丽与浪漫。(□以上多摘阚则思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春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