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由心生

(2013-01-31 10:37:01)
标签:

杂谈

 

 

 相由心生

  

  

  最近一次聚会,有位久未谋面的熟人一见面就说我变样了,我叹曰:“咋能不变样呢?岁月不饶人,你我当年是风华少年,现在是沧桑老年了。”该同学摇摇头:“我说的不是变老,而是变样了。你过去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面带杀气。现在是老成持重,笑容可掬,面带和气!”

  回家后拿出二十年前的照片和当下的照片做比照,一比果然是相貌迥异。照片上二十年前的我目光如炬,一脸自信,一副踌躅满志、雄视天下的轻狂嘴脸。照片上现在的我简直判若两人,目光平和,一脸慈祥,面目和善,一副与世无争的平庸之态。

  看罢,不由得大呼神奇,原来人的相貌是可以改变的。心情、性情变了,相貌也会随着改变。二十年前,自己正是壮年,意气风发,自然是这等摸样。而今人至老年,浮华洗尽,万事皆已看轻,自然是一副随缘随喜的庸人相。

  自己的相貌在别人眼里可以改变,别人的相貌在自己的眼里也在不断变化。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人咋看咋顺眼,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仇恨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人咋看咋别扭,所谓“仇人眼里出狗屎”。有种现象也许我们都有过体验和经历,我们都会毫无道理地喜欢或者讨厌一个人,也会毫无道理地被别人喜欢或者讨厌。

  “相由心生”源自一个典故。据说唐朝名相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他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面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面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裴度后来果然做了宰相,位极人臣。

  这个故事当然有点宿命和劝世的成分。不过我们看那些大人物,或者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他们的相貌真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比如一个贪官,他发迹前后,明里暗里,台上狱内,相貌气度是否真的大相径庭呢?发迹前苦干巧干,进取钻营,相貌平实谦虚,令人赏心悦目;发迹后唯我独尊,顾盼自雄,相貌威严凛然,令人既敬且畏。明里是人民公仆,谋方划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相貌光辉灿烂;暗里是腐败分子,黑白通吃,贪财贪色,半人半鬼。

  小人物的相貌之变我们就更司空见惯了。“头年师父二年哥,三年见面那家伙。”本事手艺学到手了,哪里还用得着看师父的脸色。“有钱咱是好亲戚,没钱咱就把脸翻。”心里如果只有钱,那张脸肯定也是孔方兄之状;“夫妻本是同林鸟,缘分尽时各自飞。”昨日还是潘安西施,今天爱情没了,彼此相看还没有看路人顺眼。

  心里想的啥,脸上肯定带的啥。至于说那些看上去心相不一者,比如面善心恶,比如面恶心善,其实不是他们面上没有反映,而是观者的眼睛蒙了尘而已。

  我们可以管不住别人的眼睛,但却可以管住自己的一张脸。梁实秋先生说过:“不要以为脸是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的受之父母,自己负不得责。不,在相当范围内,自己可以负责的,大概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因为从婴儿的脸看来,不必一定都是颜如渥丹,但是大概都是天真无邪,令人看了喜欢的。我还没见过一个孩子带着一副不得善终的脸,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不惟梁实秋先生这样说,胡适先生更是说得深有感触:“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当然还有无名之人说得仿佛有些哲理:“人其实没有美丑之分,只有善恶之别!”

  当然,人还是有美丑之分的,但心里的善与美会让一张原本丑陋的脸变得和蔼生动,而心里的丑与恶会让一张原本美艳的脸变得丑陋无比。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拒酒宝典
后一篇:庄子“豁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