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茶的制作过程
去年秋天,与几位茶友驱车数千里,带着疲惫的身体来到梦寐想见的安溪。下车的一瞬间,映入眼帘的美景便将所有疲劳冲得烟消云散。那绿油油的梯形茶山,漫山遍野肥厚墨绿的茶树中,穿梭着灵秀的采茶姑娘。采茶姑娘一手戴着白手套,一手舞动着小镰刀,娴熟地收采茶叶的身姿,让我们艳羡!那黛的山,那绿的茶,那靓的人,使我们流连忘返!
铁观音茶有着春茶秋茶之分,所谓春水秋香,是指:春茶香气鲜灵滋味淡雅,而秋茶的香气高长滋味浓醇,令人心旷神怡。
铁观音的采摘颇为讲究,要采驻芽2~4叶嫩梢及幼嫩的夹叶,还须新鲜无损伤。
听茶农讲在下午4时左右,是适合铁观音的晒青时间,温度要在22摄氏度~28摄氏度,在阳光照射下,还要有风,使新鲜的茶菁慢慢萎缩,散发出部分水分和青草气,然后将茶叶慢慢摊开,控制时间为1小时,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摇青。我们所诧异的“绿叶红镶边”就是此程序所制作出来的效果。制茶师傅将鲜茶叶放在竹编的圆筛里,双手握竹筛边缘上推下拉,有节奏地旋转摇摆,使叶子在竹筛上做圆周与上下翻动,这样可破坏叶缘细胞,茶叶中所含的叶绿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化学转化,形成“绿叶红镶边”这一奇特的景象。
摇青与摊青就如“动”与“静”的结合,在缔造着铁观音茶的美丽及韵味。摊开晾晒后的重要环节是炒青。茶农说炒青时火温要控制在210摄氏度~230摄氏度,使叶片黄绿而亮,挥发出一部分水分,叶子柔软,便于揉捻。我认为,揉捻是在塑造茶叶的外观形象,如同一个有品质的女子,没有相应的装扮怎么行呢?揉捻较为复杂,分为初包揉和复包揉。最后一步是对茶叶进行烘干,低温应在60摄氏度~70摄氏度,反复几次,烘至足干。整个制茶过程使铁观音的形态、香气、滋味都达到最佳,鲜活的有生命的铁观音新茶就诞生了。
茶叶自从被采摘的那一刻起,就在外力的控制下发生着自身无法抗争的转变,这种转变或许是一种生命质量的升华,正是这种生命的升华惠及着人类,使人类得到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与满足。生命的本质张扬着给予和奉献才会更加美好,不然,茶叶何以会如此深受人类的喜爱呢?
看着茶农捧一把刚出炉的茶进行冲泡审比:水冲下后,满室芬芳,茶农缓缓抿啜一口,顿时脸上露出笑容,那是一种满足的喜悦。一缕茶香在厅堂弥漫开去,茶农憨朴的笑声伴着茶香荡漾着,飘进茶人的心里,飘到室外,飘向茶山;茶叶的香,在茶农笑声的震动下更加清新,更加浓郁。(摘自大河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