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赏柳

标签:
杂谈 |
迎春花开
与柳结缘,当是从孩提时代开始的。 家乡的树种里,柳树是最早从严冬里苏醒过来的,柳芽儿刚冒那点鹅黄的时候,柳条儿便可以做柳笛了。选那比筷子略粗的去年刚发的光滑的柳枝,用双手慢慢地、均匀地用力拧,待树皮和枝干间有了间隙,完全松动了,就可以悠悠地把枝干儿抽出来,去了粉白的枝干,得一完整的柳树皮管,截成长短不一的段,于段管的一头,轻轻地除了外皮的绿衣,捏成扁口,再稍加修整,就做成了可以吹响的柳笛了。如果再在柳笛上剪几个眼,柳笛便有了竹笛的功能。管儿的几个眼、长短、粗细,决定着笛音的厚重、清脆及悠扬。
后来学了唐诗,读了宋词。就知道,原来千百年来,乡间最通俗的柳一直都长在唐诗宋词里呢。让诗人津津乐道的,不但有柳的干、柳的枝、柳的叶,就连那无香无艳的柳絮也给人诗兴,一句“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让人倍觉柳絮的可爱。还有那句“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除了诗意,更有才情。这样的诗词故事,我爱听。只是后来,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句子,对这“柳暗”一词总是有些不甚明了的,老师的讲解似乎也很是模糊的,一带而过。结果这样的不甚明了,一直到了多年后,我才在一篇文章里找到答案。原来,这柳叶儿初生的时候是呈嫩黄色的,诗人习惯称之为柳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柳黄会越来越浓,就渐渐地变成绿色了,叫柳绿;而再过些时日呢,这柳叶长成,柳条随风袅娜飘拂,可以将湖畔、小道、庭院遮蔽了。这时候,嫩黄早已不复存在了,而变成了深绿色,诗人称之为柳暗。长了这知识,再去读放翁的诗句,感觉就明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