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天下第一缝山针

标签:
杂谈 |
从19世纪末英国公司在焦作开办煤矿时起,距焦作较近的凤凰山便成了一座采石场,经过100多年的无序开采,这座凤凰山南部几里长的山体被削去了半边,岩石裸露,惨不忍睹。十年前,焦作市委、市政府对无序开采的凤凰山石料场进行整顿,直至将其关闭。并拟在山下建立一座公园。但如何处理采石场这一带的残破山体,当时还没有想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1999年冬,焦作市两位青年雕塑家薛骏猷、闫国喜受市政府委托,来到凤凰山下实地考察。当时,采石场已经封闭、封山,以前学过医学的薛骏猷默念着:“封山……缝山……”他突然被自己的想法也吓了一跳,对,缝山!大山也是一个生命体,它的伤口也需要缝合。他们决定用艺术的手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处理残破山体。当他们第一次把效果图放到焦作市政府领导的案前时,市政府领导为这个大胆的创意拍案叫绝,并当即为巨型手术针雕塑取名为“缝山针”,并将拟依山建起的公园定名“缝山针公园”。 2 0 0 5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这天,焦作市“缝山”艺术行动拉开帷幕。2 0 0 6年元旦,“缝山针”雕塑安装完毕。雕塑通体用不锈钢制作,长20米,重10吨,最粗处直径80厘米,安放在从市区北望太行山的最高处,傲对苍穹,习习生辉,成为焦作最具特色的地标。 经过在网上初步查询,将焦作缝山针称为“天下第一缝山针”当之无愧。(h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