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商品 并非唯书高
(2008-10-21 14:30:50)
标签:
杂谈 |
万般皆商品
——品味李贺南园诗之五、六、七
国庆期间,读李贺南园诗之五、六、七,生出一些感慨。其诗如下;
这是一千多年前诗人慨叹读书无用,宣称弃文习武之作。
我国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其中蕴含着“学习使人进步”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这告诉人们,不读书是不行的,不好好读书也是不行的。李贺的诗用吴钩、凌烟阁、万户侯、剑、猿公和书生、雕虫、文章、司马相如、东方朔作鲜明对比,道出当时社会武富文贫、武贵文轻,揭示了只会读书不可能大富大贵的道理。由古及今,如果留意就会发现,官场上大大小小的官员,能称得上“文人”的寥若晨星;富豪榜上万众瞩目的名字,难觅“文人”的踪影。这一切不会因部分人的牢骚和不平而改变。
书有价格,其他一切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也有价格。不能说一本价值100元的书比一双价值100元的鞋高贵,也不能说修鞋得来的10元钱比写文章得来的10元稿费下贱。许多书在书店积满了灰尘无人问津,许多书白送人们都不愿要,可见“文章千古事,得失市场知”。
发出这样感慨的往往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年轻文人。弃文习武宛如时下的“下海”,不甘平庸,不甘清贫,不甘小康的人,勇敢地去追逐财富。
李贺的成功在诗歌,他慨叹一番,并未在“武”的方面有什么建树。世事如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需人做,只要做得出色,无需刻意追求“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