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 |
眼前的100米
闲云
今天早晨开车上班,集中精力注视着路上的状况,避让着车辆、行人和路面上的坑凹、突起、碎石,车在路上顺利地行驶着。
突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为什么开车只注意前方100米就行了,丝毫没想过前方1000米的情况?不敢多想,及时将思绪打住,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眼前的路况。
大凡开车的人都知道,一上车,先抛弃思想杂念,需认真观察、及时处理眼前的情况,更要集中精力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最要紧的是密切关注眼前百米之内路上的人车物、路口、标识,保证在这100米之内顺利行使。至于百米之外的状况,则不会多加思考。正如“船到桥头自然直”。担心无用,还会分散注意力,影响驾驶。而事故的发生,多半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心有旁骛。
下了车,到办公室里,刚才的那个念头又山了出来,挥之不去,遂打开电脑,泄之以为快。
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多样,但发生时都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是偶然的。但偶然中的必然则是驾驶员或困顿,或沉思、或闲聊、再不就是车速过快等等。如果能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驾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速度,发生事故的几率自然会低得多。经常听有经验的老师傅讲,开车时间越长,胆子就越小,路上就越小心。
由此我想了很多,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智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活就是,走好每一步。下棋的者常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遭遇。
开车如此,做事、做人、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
先说做事,就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事情得一件一件去做。人的精力有限,一天就24小时,一个月就24天,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做太多的事情。对于那些重要的和棘手的事情,一个月、甚至一年能做一件就很不错了。
在工作中,尤其是刚涉足职场的人来说,只想做大事,不想做小事,往往会阻碍了自己的进步。一个新人,能给大家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都是用自己的言行来塑造的,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日复一日地来构建起了自己生动的形象。再宏伟的建筑,无不是一天天地、用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奢望在一年之内建一座摩天大楼,想在一年之内升至主管的位置,又谈何容易?
记得临毕业时,我的导师交待:要低调做人,从小事做起,涉及到公益的事情、大家的事情,要多做,“毋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切记之。故而,到单位之后,一切事情都全力以赴去做。在办公室工作,每天基本上第一个到单位,擦桌、拖地、打开水,即使后来做了中层,这些事情仍然是每天的必修课。当时,我竞选的一个口号就是“领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每年中秋、春节办福利,我和办公室的同仁一道,把东西送到各家各户。就是做了这些不起眼的件件小事,赢得了大家的认同,年终投票时,先进总有咱的份儿。
有一位尊敬的团职干部,转业到地方。在分配之前,因文字功底深厚,被长期借在组织部工作。他没有因自己的曾经显赫位置而高高在上,而是从心底里完全放下子的架子,同样从提水、扫地、加班加点写材料入手,做的是那样的认真。不仅赢得了领导的好感,也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做了好朋友。时值快退休的年龄了,他一号召,当时的同事们仍能应约而至。别忘了,在当时,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待分配的转业干部。其影响力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足使显现他的人格魅力。这些魅力,都建立在一件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上。
恰逢我们在一栋楼里上班,经常碰见他手提两三个暖水瓶和我们一样来来回回,那样认真。在办公室里,我还有一位同事,有点儿亲戚关系,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时,经常谈到这位尊敬的团职干部,称他为老兄。谈得更多的,是对他的钦佩。仅放下架子、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全身心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别忘了,在军队里,这样的职位,动嘴的时候比动手的时候多,上述这些小事别人早已都做好了,哪里用得着他操心。现在的表现,一定是他在做小鬼时练就的本领,要不然,怎么会驾轻就熟,有这样快的进步。
每当我们两个谈起失意的事情来,八九会提到这位军人转业时的表现,成为我们俩战胜困难的榜样。
我所提到的这两个人,过去干得很好,现在照样做得很优秀。相反,还有好高骛远者,只想做大事,小事全让别人做。过去大家在一起时,这个人的威信就不高。后来,换了几个地方,无论到了哪里,他总是成为被排挤、奚落的对象。
我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两种人,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应该做好的事情,哪怕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当作树立良好形象、实现自己目标的一个小小台阶;另一个,眼睛盯着遥远的前方,舍不得低一下头,看一看脚下的路,挪开绊脚的那块小石头,他焉有不摔倒之理?
再说做人,与同事、朋友交往不太精明,吃得眼前小亏,日后方能沾大便宜。
除了父母和家人之外,其余所有的都需要通过接触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了差异,有的人大家都喜欢,而有的人大家一致都讨厌。
在高中或大学,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之间大都不认识,每个人都是一副新面孔,除了天生的漂亮与否之外,心灵之间毫无联系。相互都在观察,大家通过在一起时的一件件事情来细心的体察。渐渐地在心中给每个人画了一幅灵魂的画像:大度、乐观、刻苦、乐于助人、自私、狡猾、一肚子坏水等。
有件事情已经过去21年了。那是86年在光山县毕业实习时,一天中午,劳累了一上午的同学们围在桌前,眼巴巴地等着开饭。此时,上了一盘韭菜炒鸡蛋,有人在转动桌子时,有一位来自大城市的女同学,站起身来,伸手把盘子端到了自的面前,“我喜欢吃鸡蛋”。顿时,她以往留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连同他那漂亮的脸蛋一同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两个字:自私。这一场景至仍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在农村时,家里比较穷,加之随祖辈迁到我的出生地---温县,从小就看到父母经常给周围的人帮忙,家里的农具更是经常被借来借去。谁家遇到事情时,邻居们总是主动地去帮助,不用特意打招呼。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中,不自觉形成了乐于助人的天性。故而,对那些自私的人不大理解,也不大喜欢。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稍不注意,一件小事就会伤害或断送两个人的友谊。毕业之后,两个要好的同学,一个在省城,一个在市里。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市里的同学前往省城看望老同学。见面很是亲热。忽然,楼下有人呼唤,“老朱,下楼钓鱼去。”“好来。”老朱转过身来,对仍兴致勃勃的同学说,“你先在家里,让你嫂子陪你聊,我先去钓鱼。”顿时,这个同学一下子沉默无语,好半天,才说,“我来省城一趟已不容易,还有好几件事要办,过两天,我再来。也不耽误你钓鱼。”胡言乱语间,他已忘记怎样离开了老同学的家,摇了摇头说:“我还不如一条鱼。”试想,他们的友谊还会继续吗?一句活糊里糊涂间断送了多年的友谊,实在是令人惋惜。
他人态度是自己的镜子,要想有一个好形象、好人缘、好氛围,仅靠甜言蜜语不行,靠一时的侥幸也不行,同样必须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再谈生活。人的一生,是一个过程,由每一天所组成,每一天的生活质量构成了生命的意义。
我非常欣赏这句话:活在当下。意思就是活在今天。最能表达这句话完整意思的就是《明日歌》。
希望是人活下去的重要支撑,失去了希望就失去了一切。但古人早就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明天的希望是由一个一个实实在在的今天所组成的,失去了一个个大有作为的今天,明天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一个人非常虔诚地信仰上帝。有一天,发洪水,人们各自逃生去了。有人劝他离开时,他却说“上帝会来救我的。”洪水又涨,一条小船过救他,他说:“你们走吧,上帝会来救我的.”。洪水涨至房檐,他坐在房顶上,直升机过来搭救,他说;“我不会跟你们走的,上帝会来救我的。”终于,洪水把他送到上帝那去了。他生气地问道:“你为什么不去救我?”“我派了三拨人前往搭救,你硬是不离开,这能怨我么?”他无言以答。
上帝给了每个人同样一天的机会,别人都抓住了,单单你抓不住,这能怨上帝么?
又如在登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登上顶峰。但希望归希望,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登,希望无论如何是不能在脚下变成现实的。
就这个问题,余秋雨先生说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中年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自己的老年。如,今天节衣缩食,不苟言笑,忍气吞声,都是在争取一个有尊严、由资财、有自由的老年。但是,我们无数次看到了,一个窝囊的中年地达不到一个欢乐的老年。这正像江河,一个混浊的上段,不可能带来一个清澈的下段。习惯了郁闷,只能延续郁闷;习惯了卑琐,只能保持卑琐。而且,由于暮色苍茫间的体力不支,友朋失散,郁闷只能更加郁闷,被锁只能更加卑琐。”
要改变这一切,就从今天做起吧。该努力的努力,想远行的远行。在能抓住的今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找一个朋友,出一个思路,读一篇文章,写几行字,等等。
目标锁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办好眼前的那几件事情。长此以往,焉有不成功之理。?
好高骛远,是开车的大忌,更是人生的大忌。马上又要上车了,只有在手握方向盘的时候,才真体会到“眼前100米”对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