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来到黄河边

(2007-07-21 09:14:51)
 

第一次来到黄河边

  首先解释这个题目,为什么叫“黄河边”,而不叫“黄河岸边”?因为黄河在我们家乡这一段,人们从北而南筑起了头道堤、二道堤、生产堤,黄河主河道一般情况下在生产堤的南面至芒山脚下滚来滚去,枯水期和丰水期河面宽窄悬殊,它不象长江、珠江、松花江等大江一样有固定的岸,所以说黄河是有堤无岸。

  我第一次去看真正的黄河,是在1966年的夏天。在这之前,我曾随大人到蟒河南的黄河滩挖苦菜,捋草籽,掐水红芽,看见一个大水坑连着一个大水坑,还有沟叉的水缓慢地流动,就以为看见了黄河。后来汜水滩的同学告诉我,那是黄河发大水留下的痕迹,不是真正的黄河。由此引发了一睹黄河真面目的兴致。

  那天是个大晴天(阴雨天去黄河滩危险),骄阳似火,我们五个男同学早饭后便结伴出发了。自然是徒步行进,为了遮阳,每人编了个大大的柳圈帽;全程都是土路,浮土不断弄到家做的布底鞋内有些烧脚,颇有课文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意境。出赵堡,经南平皋,过蟒河,越往南走,野草越高,荆条越茂。累了,找个荫凉歇一会;渴了,遇见流动的水舀一茶缸放入柳枝一搅,水很快就澄清了,喝了上面的几口,不够重来。约摸走了20多里,草木陡然消失,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大片湿漉漉平展展的嫩滩。再向南走一二里,就到了黄河边上。这时发现,往东不远处便是木船摆渡的渡口,大家平添了不少底气。

  这就是黄河,望南,一眼看不到边;望西,只看到水天相连;望东,但见黄水接上了云彩。看眼前,尺把高的黄浪,一浪接着一浪,间或溅出白色的浪花,看久了眼晕。脚下,站久了会出现一脚印水迹,湿鞋还可能下陷。更叫人担心的是,随着浪花的拍打,不一会便有一块湿土塌到河里去,所以时时注意脚下的安全。壮观的景象,引得我们联想万千:“黄河之水天上来,掬一捧,便摸着了巴颜喀拉山的白雪,洗洗脚,便踏着了黄土高原的黄土;奔流到 海不复回,丢一块馍,兴许能喂东海之鱼,空瓶装上蚂蚱,兴许它能到海里见大世面。”“芒山连着秦岭,秦岭连着昆仑,芒山好象昆仑山的脚趾头。”……大家议论了一会,又商议下河游泳,有这方面经验的同学介绍了许多注意事项,接着选了一处岸实浪平远离旋涡的河边小心翼翼下了水。黄河的水真凉啊,一下去就出一身鸡皮疙瘩,一蹲到水里便不由自主倒吸一口凉气;黄河的水真有劲啊,就象有人拉着你的小腿要把你摔倒,脚踩的底沙子痒倏倏地流,一会儿一个坑,得勤换地方;黄河的水浮力真大啊,不用动也能把人漂起来,向东游,不用劲也一下老远,向西游,费尽力气最多停在原处。眼见黄河如此凶险,伙伴们谁也不敢玩“吃没影”、“浮小孩”等在池塘里的拿手戏,没有多久就上了岸。

  伙伴们掂着衣服往回走,寻到一个大水坑,水是清的。就着清水啃个馍,下水洗去浑身的黄水痕迹,然后一路说笑回到学校。(hx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奇文共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