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礼仪吧 |
妈妈告诉我,有人电话通知她,说中了价值8700元的旅游大奖。三个关键词让我疑虑——“价值”、“大奖”和“旅游”,要知道,这都是圈套的常用词汇啊!但妈妈说这话的时候很高兴,我说,那好吧,不论真假,我陪您去吧!
到数码大厦的时候看到前台的第一眼,我就明白,这是一个圈套。我不能不负责任的说那家就是假的,但大家可以点击这里看看新华网对“分时度假”所做的报道。
我到的时候,妈妈和叔叔已经与那里的人谈了20分钟。我走近乌泱泱的大房间,大约有20个圆桌,每桌一个家庭、一个他们的所谓顾问。我没有多想,一心拉着妈妈回家。很奇怪的是,我对胖脸顾问说要带他们走的时候,他没有挽留我,正常的逻辑应该是“既然女儿来了那就一起听听吧”,但他不过是支会了一下所谓经理,便让我们离开了。路上我问到这个细节,妈说,他问我有没有听过“分时度假”,我说我听女儿说过;他又问女儿是怎么知道,妈说我女儿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她是做媒体的。“从那之后就开始胡侃,再也没有提过分时度假这四个字。”我想,最后我去接人对他们也是解脱,反正也赚不到了。
数码大厦旁边有好几个商场,我想难得出来一趟,带妈妈逛逛街好了,但妈妈却说累,想直接回家。那时候我看出她是不开心的。
该怎么说呢,一来是有些伤心,骗谁不好要来骗妈妈,50多岁的人了,陪你们玩这种心理落差。常言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年纪大了的人会像小孩子一样容易相信别人,是不是经历了整整10年的“40不惑”让他们警惕懈怠了?看不清这些人的把戏了?
二来是有些难过,因为我自己。工作这么多年,攒下的银子若说带妈妈去哪里happy一趟,应该都不成问题,但却从来没有带她出远门玩玩。要赚很多钱啊!只有基础足够厚实,才不会在享受的时候想着家里的余粮。
再说一点关于“分时度假”吧,去年我曾经亲身经历这样的“发布会”。(因为平时经常参加这样发布会,所以没怎么想便去了,还算认真的听了整整一堂)。我是一个对细节很敏感的人,下面是回忆的上一次活动的一些细节,希望能引起各位足够的认识,莫要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通常要预付1~2万元,所以他承诺的8700块也算不了什么。
1.电话通知时,问我“您是做什么的?”那时候我全职做市场推广,就直接说“市场”;后来到了现场还需要再登记一遍,表格上项目是“行业”,我便写了“媒体”。前台看了后立刻问我,您是记者么,我说,不是,我是做市场的;——他们对媒体行业比较敏感,为什么?
2.坐定后,慢条斯理的拉家常,在众人疲倦的时候,放了一段录像,是某台的新闻,讲分时度假的。但短片只是就此现象做报道,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却被他们口口声声说成是,很时髦,很专业的旅游方式。
3.席间进行了抽奖,大奖说是兰卡威7日豪华游。一个人抽出7个写了号码的乒乓球,排成一列数字,主持人说,如果你们的身份证、银行卡的末尾是这7个数字就可以得到大奖。显然是没人能中;他又说,那百元钞票上的号码也可以,于是大家纷纷把钱拿出来对。偶那桌的顾问也怂恿我找找钱上的号码,我说我没带钱。——如果他知道你们带了多少钱,会给他们什么信息呢?
4.他会给来访者看很多“分时度假受益者来信”,所有来信,只是说旅游多有意思,没有一家提到他们的公司,也没有提到“分时度假”;——这些信能是真的吗?
5.墙上贴了很多拨拉片,都是标准姿势的照片。大家都是拨拉片很容易退色——如果真的是“陆续”而来的照片,怎么可能姿势如此一致,上百张照片的退色程度如此一致?
6.当初邀请参加活动的时候,被多次告知只能以家庭为单位,且夫妻双方都要出席。——就是避免“我回家再和他商量一下”的情况。他们会特别针对男士,让男人没有面子,只好同意签字。——这就是断了你的后路。
7.墙上有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小红旗都快插满了,怎么也有上百个。——大家知道么,到今年五一,我国的旅游目的地国才有65个而已。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总之他们没有从我这里拿走一分钱。就算看了西洋镜,增强抵制诱惑的能力吧。还能说什么呢,一声叹息吧,大家千万别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