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4b0b9085nbcfa896dad7d&690
博主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充满“星眼有您”气息的博图“拿来主义”啦,套改一句啥啥更健康的
广告词,咱是“用用更精彩”……呵呵……
愚人节,问起星杰老兄行踪,这个惯于行摄江湖者居然说3天猫在家里看《后宫甄嬛传》,我不相信,第一判断他在愚我。他说,这几天平均每天睡觉不到5个小时,先睹为快披星戴月加班加点,为剧情的欢快叫好,为剧情中的忧愁落泪,时喜时悲,把自己彻底融入了《甄剧》之中……
能获得星杰兄如此高度赞誉,引得我这本没什么兴趣的也不禁间或去看看了。该剧讲述的是女主角“甄嬛”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加上纪连海老师长篇累牍与《后宫甄嬛传》中太监声音有得一拼的点评,广大老百姓纷纷加入此“饕餮盛宴”的圈子来。和星杰兄一样的有之,和我一样的也有之。看电视不“过瘾”,看网上不“解馋”,就让好感觉飞一会儿吧。
有人说,一个低微的妃嫔上升到皇太后,需要的太多太多了。我们可以穿越回来,把这一故事衍生为菜鸟上升到更高一级上层建筑的小故事来解读,反躬自省,从中能学到什么呢?
故事是说给别人听的。的确,其中的内涵也只有当事人最为明白。
这就是所谓我们值得学习的“文化”——一部《甄嬛传》可谓是数千年来封建文化糟粕的一次“饕餮文化盛宴”:处心积虑的隐忍文化,阴损狡黠的阴谋文化,尔谀我诈的欺诈文化,恃强凌弱的欺压文化,逆来顺受的奴才文化,你死我活的死磕文化,奢靡无度的赏赐文化,尊卑森严的等级文化,勾心斗角的争斗文化,竞相媚主的表忠文化,口是心非的虚伪文化,奴颜媚骨的谄媚文化,同心向利的皇权文化……
在剧中,刚进宫的甄嬛,沈贵人沈眉庄,被太监周宁海推入水中惨死的淳贵人,十七王爷,侍女流朱,被皇上看中作了答应的驯马女后叶依澜,太医温实初,尼姑莫言等纯洁良善之人无不是是活得窝囊、遭逢凄苦;而恶人,如华妃、皇后、鹂妃、祺嫔、敬白、曹贵人,他们总是得道猖獗,无一不活得如鱼得水,逍遥自在。
这剧,展示的是大清朝雍正王朝的后宫,却是数千年来中国人生活境遇的一个缩影。《周易》里,早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说,而这话说明中国人一真都是生活在恐惧与危害之中。为什么会这样?只因文化是社会的渊源,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与社会生活。
一位公司的朋友说,这是一部人生职场的教科,一位仕途的朋友则说这是一部官场的宝典。闻听此言,毛骨悚然,震撼无边。
不知道混迹职场的朋友读了这样的教科书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而潜心仕途的朋友读了这教书会成为怎么样的官员?
100年前,鲁迅先生曾指责国人勇于私斗而怯于公事,慨叹此状况不知还要延伸多少个世纪?那无边的黑暗是否会有一个尽头?各位,面对如此饕餮文化盛宴,你入定了吗?
或许,我想多了。但愿。
杞人忧天后,正好看到星杰兄新鲜出炉的博文《除了快感,甄嬛剧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深以为然,为他写“唐诗”打油随记:
三个女人一台戏,红了建斌俏孙俪。
宫闱自古多纷争,最是太监难匹敌,
秀女煎熬嫔妃苦,皇帝太后玩心计!
历史风云后人评,谁人穿越写此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