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通往天堂的车辙

(2011-03-12 16:47:05)
标签:

转载

问心。。。。。
原文地址:通往天堂的车辙作者:云路樵歌

     通往天堂的车辙

         ——读史铁生随笔集《扶轮问路》

 

2010年的最后一天,作家史铁生去世了。此事引起了一片唏嘘,连樵歌的博友清竹听禅也写了一篇感慨文章。最近,博主在书店买了一本作家最新的书《扶轮问路》。这本书出版于去年1月,想必作家拿到新书不久便辞别人世。

 

凝望封面“扶轮问路”四个字,心中陡然涌起一阵悲悯。史铁生59岁去世,21岁双腿瘫痪,坐了35年轮椅。在他生命的后半程,肾脏也出了问题,靠透析维持生命。然而,他以坚韧豁达的心襟,将轮椅摇进一个个深夜和黎明,摇进瀚如繁星的文字,摇进自己悲情的内心,他身后的两道车辙,如刀刻斧凿一般——这车辙通往天堂。

 

在这本书中,出现得最多的文字是“爱”“命运”“上帝”“死亡”“价值”“皈依”等,透过这些字和词,读者感受到了作家宿命的伤感,连扶轮问路的“轮”字,也被作者理解为法轮常转的“轮”。也许,泪水在年轻时就已流光,沉积于胸的,是经过长夜思考之后的对生命的认知。作者说:“诸多的神证论中,最让我心悦诚服的一种是这样说的:残缺,证明了圆满在;丑恶,证明了善美在。人之诸多的残缺与丑恶,证明了神在。”笔者觉得,经过太多苦难的人,向神性皈依是一种最终的选择。

 

无神论者请不要责难这些文字。身为残疾之人的史铁生,没有屈从命运。他一直认为,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如果把文化或文明的积累看成是一部音乐的话,那么人的个体就是一个个音符。在永恒的循环中,死将不再可怕——每个音符都会因自身的展现而获得意义。确实,在这方面,作家做到了,在他“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文字。

 

和一些小说家关注民族、地域等生活特质不同,史铁生更多地注重对人的难以认清的精神世界的探求,他把文字和他的生命融汇在一起,用一颗期盼的心来感悟健全人难以企及的人性深处。他的文字并不奇特,读者从中也没有读出他因身残可能情绪变异而流露出的怪异和怨恨;相反,作家的文字是温情的,且富有哲理。这种以残缺的身体写下的最深沉最饱满的符号,时时照亮读者因风雨侵蚀而变得有些残缺的心。

 

也许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在这本走向最后归属的书中,读者感受到了作家心情的澎湃与躁动。他解剖自己:这些年曾在种种先锋身后紧跟,也曾在种种伟大脚下膜拜,到了晚期才相信,诚实与善思乃人之首要。在这里,作家的社会良心显现于精神世界之外——他指的是,要独立思考,要讲真话。作者写道:“虚伪的舞台已比比皆是,好的演员也要看护好伊甸门前的初衷。否则,虚构只图悬念,夸张只为噱头,戏剧的特权都拿去恭维现实,散场之后你瞧吧,一群群全是笑罢去睡的观众。”

反复阅读这些文字,樵歌终于明白,作家的心,仍系社稷。他是因为“不能把握一个外在世界,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以笔墨代替修行”。

 

读完《扶轮问路》,诸多无奈,彷徨,挣扎,求索,孤寂,期盼……这些带着命运体温的词汇,渐渐汇聚成思维的具象,把一个遥远的史铁生推到读者的面前,并成有心人的楷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