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格律诗的审美特征

(2013-07-21 00:42:32)
标签:

现代格律诗的审美特征

文化

分类: 现代格律诗简论



现代格律诗的审美特征


死水吧

==================================================================================



 

 

     现代格律诗是运用现代汉语表现的在新诗形式方面追求约束和限制的新诗。约束和限制成就艺术,自由和散漫毁灭艺术。既然是诗,它就追求诗的艺术特征;既然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就追求语言的艺术特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新诗也只有在限制和约束中成就自我,这限制和约束就是格律。

新诗格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呢?

1926年春天,闻一多联合徐志摩、朱湘、饶孟侃等一批艺术上的同道,利用北京的《晨报副镌》,创办了共11期《诗镌》,进行了一次中国新诗“标准化”——格律化的“可行性论证”。《诗镌》第7期刊发了闻一多的论文《诗的格律》,把新诗格律形式理论引向更开阔也更具体的范畴。在这篇堪称新诗“创格”理论宣言的文章中,闻一多提出了他的著名的“三美”理论,即诗的艺术实力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为新诗的格律形式作了具体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美学设计。这一精深的美学构想,是他多年来关于新诗艺术形式思索的结晶。闻一多一直在寻求、锻造这种“标准”的,通行的,能为诗人们普遍接受,在约定俗成的束缚中充分发挥艺术表现自由的“艺术脚镣”,最终如愿以偿。

仔细分析,新诗格律的审美特征是语言艺术的和谐有序。无论阅读还是朗诵,现代格律诗都应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听觉上的舒畅,知觉上的欣慰,都应该带给人美的享受。但闻一多的新诗格律“三美”理论,“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均属于视觉范畴,“音乐的美(音节)”则属于听觉范畴,对于知觉范畴的审美点却没有提及。

 

    一、视觉美

    新诗语言文字的色彩映衬和诗行排列的和谐有序,给人以视觉方面的强烈冲击,能够带给人心理层面的愉悦,闻一多称之为“绘画美、建筑美”。

   在“绘画美”方面,闻一多着眼于词藻,即通过语言文字的辞采映衬来形象地表现抽象的情绪。如:

笑    朱大枬 

赤霞纱裹跳着一炷笑,

轻盈的,是红烛的火苗,

有的笑,温慰你暗淡的长宵

 

翠羽湖裹摇着一朵笑,

清清的,是白莲的新苞,

有的笑,清醒你昏沈的初晓。

 

青铜鞘里跃着一柄笑,

霍霍的,是雪亮的宝刀,

有的笑,割绝你灵府的逍遥

这首通过语言文字的辞采映衬,显示了明朗清新的格调,表现了对爱的真挚浓烈的赞颂其中,有表示情态的“轻盈”、“清清的霍霍的”;有表示颜色的“赤霞”、翠羽、“青铜”、“白莲”、“红烛”、“雪亮”;还有表示动作的“”、“”、“”等。作者将众多意象给予动作、情态、颜色等视觉描摹,色彩缤纷炫丽色调冷暖交融。

在“建筑美”方面,闻一多着眼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即通过诗行的排列规律展现一种视觉的和谐,而这和谐也无非是诗行排列的整齐与参差带给人的愉悦。整首诗诗行排列整齐的如《死水》,整首诗诗行排列参差的如《采莲曲》,他们都能够给人心理美的享受,自不必说;就是一首诗,诗节内诗行或整齐、或对称,诗节之间参差复合,也同样能够带给人美的震撼。如:

《二十世纪的春秋》   彭邦桢

春天时落花!

夏天时落雨!

秋天时落叶!

冬天时落雪!

 

而我三十才落泪。

而我六十才落发。

 

春天时落花!

夏天时落雨!

秋天时落叶!

冬天时落雪!

 

而我已不怕落泪!

而我已不怕落发!

在具体的新格律诗创作中,诗人们对于视觉美的实践还有一种融合了绘画和建筑双重审美情趣的试验,那就是图像诗。它是把词语诗行按某一几何图案或自然物形状排列,凸出诗歌经验的暗示功能和双关语影射性质,寻找视觉意义的空间转换和诗形生成的诗歌。读者受到视觉刺激的强烈震撼,形成审美聚焦,从而通过“看”诗形的外部结构达到理解诗的内部意义,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

 在塑像前    阿红

    于是

  在他流血的地方,立起——

                                  

                                  

                                  

                                  

                                  

                                  

                                  

                                清明节

                              花花花花花 

       一字一顿的立排,以图案的画面,给人一座完整塑像的形象感。这种“建筑物”对诗意的表达,及形成

诗的音调之美,艺术之美是不无裨益的。                            

                    

     二、音乐美

现代格律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的抑扬顿挫、韵律的舒展流畅、旋律的回环往复等方面。

节奏的抑扬顿挫,在于音节的平仄相对,在于节奏的相互照应。如:

春去春来//岁月的/云步,花开花落//诗人的/性灵。

心存美好//才能/不怅惘,倜傥红尘//何必/解风情。

                       —— 于进水《光阴

韵律的舒展流畅,在于押韵的规范有序,在于韵脚的疏密相间。如:

 年去年来(lai)一滴思乡的泪(lei)

 半夜三更(geng)一盏洗衣的灯(deng)

 下贱不下贱(jian)你们不要管(guan)

 看那里不干净(jing)那里不平(ping)

 问支那人(ren),闻支那人(ren)

                  ——闻一多洗衣歌

旋律的回环往复,在于诗体结构的首位呼应,在于警句段落的重复反复。如:

    洗衣歌      闻一多

 洗衣是美国华侨最普遍的职业,此留学生常常被人问道:“你爸爸是洗衣裳的吗?” 

    (一件,两件,三件,) 

     洗衣要洗干净! 

    (四件,五件,六件,) 

     熨衣要熨得平! 

 

  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 

  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 

  贪心的油腻和欲火的灰,…… 

  你们家里一切的脏东西, 

    交给我洗,交给我洗。 

 

  铜是那样臭,血是那样腥, 

  脏了的东西你不能不洗, 

  洗过了的东西还是得脏, 

  你忍耐的人们理它不理? 

    替他们洗!替他们洗! 

 

  你说洗衣的买卖太下贱, 

  肯下贱的只有唐人不成? 

  你们的牧师他告诉我说: 

  耶稣的爸爸做木匠出身, 

    你信不信?你信不信? 

 

  胰子白水耍不出花头来, 

  洗衣裳原比不上造兵舰。 

  我也说这有什么大出息── 

  流一身血汗洗别人的汗? 

    你们肯干?你们肯干? 

 

  年去年来一滴思乡的泪, 

  半夜三更一盏洗衣的灯…… 

  下贱不下贱你们不要管, 

  看那里不干净那里不平, 

    问那人,问那人。 

 

  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 

  我洗得白罪恶的黑汗衣, 

  贪心的油腻和欲火的灰, 

  你们家里一切的脏东西, 

      交给我——洗,交给我——洗。 

 

      (一件,两件,三件,) 

        洗衣要洗干净! 

      (四件,五件,六件,) 

       熨衣要熨得平! 

在艺术上讲究语言形式的音乐美,就要求在音韵上追求押韵有序,追求韵脚密集,追求诗行和段落有规则地循环重复成章。因为新格律诗也是要靠“听觉形象”传达思想、感情、意象、意境的,所以充分调动听觉的审美要素就显得更为重要。作品富于音乐和音韵美,就为作者、读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感”途径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有致,听众也就容易受到感染,更容易受到美的熏陶。

 

三、知觉美

诗不仅给人看,给人听,它的主旨更在于抒情言志咏物说理,启迪人的思维所以,知觉思维的规律性能够提升现代格律诗的品位。古人作诗,讲究立意,讲究造境,现代格律也是如此。营造美好的意境也是现代格律诗追求的最高目标。抒情诗追求情浓意真,言志诗追求志存高远,咏物诗追求景纯物美,说理诗追求意蕴醇厚。经典的现代格律诗,无一不是让人思之悠远,品之绵长。如: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短短四句,穷尽了世间万物的辩证关系,品之犹如百年老酒,醇香绵厚。

  

       》  沈祖棻 

我是轻轻悄悄地到来,

象水面飘过一叶浮萍;

我又轻轻悄悄地离开,

象林中吹过一阵清风。

 

你爱想起我就想起我,

象想起一颗夏夜的星。

你爱忘了我就忘了我

象忘了一个春天的梦。

水面的浮萍、林中的清风、夏夜的星星,春天的倦梦,别离的情感也是难舍,也是无奈,在想与忘之间飘摇不定,这意象,这意境,人何以处,情何以堪!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同样应该追求美的极致。当然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视觉美,听觉美,知觉美全兼全顾,在一首诗中很难达到。但作为一种理想,作为一种目标,现代格律诗追求视觉美、听觉美、知觉美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