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远罗山一日游

(2011-10-29 09:45:43)
标签:

招远

罗山

一日游

休闲

分类: 散文



    晚秋时节,在一位老兄的推介下,我参加了龙口市蓝天诗文社组织的招远罗山一日游活动。在这期间,我认识了几位曾听说过名字但未曾谋面的文朋诗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幸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同事马老师,我们相互交谈,友谊倍增,让旅途充满了温馨。

这次活动的联络员是一位风华正茂的王凯先生,当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刚出发时,他就告诫大家要注意安全,并公布了他的手机号码,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就可以与他联系,这无疑使大家心中产生了一种踏实的感觉。

在车内,有几位能歌善舞的朋友利用话筒,献出了一技之长,有人高歌一曲,有人唱起了京剧,还有人说了一段山东快书,欢歌笑语荡漾着整个车厢。有歌声伴行,时间过得也快,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到达了罗山黄金生态旅游区。

进入山门之后,曾经去过罗山的朋友担任了向导,我们选择了大瀑布旅游景区。首先进入我们眼帘中的是神鳌,一个金黄色的庞然大物。这个神鳌建造于2006年,高15米,重60多吨,造型生动,算得上天下第一鳌,目前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根据传说,招远人按照一只神鳌的指点,找到了埋藏黄金的地方。因此,神鳌属于吉祥之物。在神鳌广场上,有一些身着白色服装的当地人正在做健身操,显然是为了锻炼身体。告别了神鳌,我们往上走了一段路,又见到了山神,有人在山神的周边挂了许多红色的条幅,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祝福语和祈求平安幸福的话语。离山神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许愿池,旁边有一个石碑,上面书写着“祈福消灾,心想事成”八个大字。在许愿池里有不少硬币,还有几张纸币,这显然是游客们扔进去的,他们想以此祈求幸福平安。我们接着往上走,就见到了大瀑布,其场面壮观,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再往上走,还有群龙聚会、天书、千层饼等景点。

上山的道路比较难走,好在修路工给我们修了一条之字形的蜿蜒路面,减少了坡度,许多地方都是弯弯曲曲的。有几个沟堑的桥还是木排制的,听人说那木棍是腊木的,不会腐朽,长期使用也断不了。

在登山途中,我和宗老师、栾老师正在欣赏山坡上的山花,突然不见前方队伍的踪影,我们三人顿感孤单。这时,宗老师风趣地说:“别担心,危急时刻,我会保护你们俩,山中有野兽也不可怕,我有武器。”那武器是一种细长柄的小撬镢。他把它带上山来,是为了采山石、采植物的,采到奇石,就放进背包;他把它竖起来,还可当做拐棍用;遇到毒蛇猛兽,它就是武器。这真是一物多用啊,宗老师真是一位有心人啊。面对巍巍罗山,宗老师放声高歌:“好大一棵树……”前面的人们似乎听到了歌声,发出了“哎——,哎——”,“嗷——,嗷——”的呼喊声,声震山谷,回声缭绕。

过了一会儿,我们就赶上了队伍。这时快到山顶了,道路更加陡峭。 秋阳高照,许多人脸上都流下了汗水。有些人还脱下了外衣,轻装前进。

在山顶上,我们发现了大瀑布的发源处是两个池塘,叫做云屯潭,潭边还有一个云屯井。真是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啊。云屯井上有一个辘轳,辘轳绳上系着一个小桶,供游客打水用。有几个人倒掉了矿泉瓶里的水,装上了山井里的水。我曾尝过另一个山井的水,感受到山泉的味道。

走过云屯潭,我们又走上了一片高地,并在此处歇脚。身在高处,举目远望,罗山尽收眼底。壮观的悬崖,巍峨的山峰,棕红的山枣,不老的青松,还有山花点缀的山野,魅力无穷。这时,有几位爱好唱歌的女士亮开了嗓门,高声呼喊:“王凯——,王凯——”。嗓音甜润,可以和她们的歌声比美。山谷回响着她们的呼喊,王凯的名字叫响了半个罗山。远处的王凯回应道:“我在后边照顾老人。”一会儿,王凯就到了,告诉大家,他在后面还把一位小孩子拉上了高坡。王凯扶老又携幼,还真是一位热心人。

接着,我们就走下山的路了。上山和下山是两条路,山下就有牌照标明:“不许逆行”。这是因为山路狭窄,有不少地方只能一人通过,如果两人相遇,想错开都很困难。下山的路,更加陡峭难走,真得小心脚步。游客们都是手扶栏杆,缓慢前行。即使这样,有些人,甚至有些年轻人,还会感到腿在发抖。可见,上山不容易,下山更难。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走到了一个滑道处。大家好像对此不感兴趣,继续往前走。我倒想观赏一下这里的风景,便说道:“我想在此休息一下。”与我同行的旅伴说:“这样也好,你可以等着后面的人们。”我见那滑道修得很精致,一溜斜坡通到快到山底的地方,长约一公里,滑道两旁有防护板。滑道收费处立有一块牌子,上面书写着:“老少皆宜,娱乐代步,安全刺激,省时省力。”滑行一次,收费20元。可能人们觉得收费较高,坐滑道的人很少。有几位年轻人,在服务员的指导下,坐上了滑道。他们带上了手套,绑上了垫子,两手分别握住扶手,双脚蹬到防护板上,一出溜地滑了下去。

我等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到我们队伍中的后续人员,便同烟台开发区金桥公司的年轻游客们一起下山。走到许愿池时,见到几个年轻人中间有两位小孩子,我便前去打量那两个小朋友。一位年轻人告诉我,小男孩三周岁,小女孩四周岁,都是自己走上山,又走下山的,还真是不简单。后来,王凯带领我们的后续人员赶到,我们便一起走到山底的大路上,与先前到来的人员会合,时间是十二点五十分。

在中午吃饭之前,大家要求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也就是蓝天诗文社的张社长讲话,张社长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家都能平安的返回,就是最大的成功。旅途中我觉得很累,但看到王院长健步向前走去,我也跟了上去……”这位74岁的老社长的讲话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在回程的路上,在我们乘坐的大巴车里,依然弥漫着欢乐的气息。有人还朗诵了当日创作的游罗山的诗歌,声情并茂,令人感动。当大巴车进入黄城不久,广播里突然传来了报站的声音:“旅客们请注意,前方到站大酒店,请大家注意安全……”我感到诧异,这大巴车怎么变成了公交车?仔细一瞧,原来是那位热情献歌的于女士对着话筒做的即兴表演,那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非常逼真。她不仅嗓音娇美,听说文章写得也很精彩,可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啊。

随着于女士报站声音的结束,大巴车便回到了当初的起点,一天的旅游就此落下了帷幕,留下了诸多美好情节,让大家各自回味……

 

http://s15/middle/4b0b2ba7gb098e2554cae&690



http://s15/middle/4b0b2ba7gb099c2f69c8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摘山枣
后一篇:游罗山感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