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申江服务导报》关于接纳孩子的采访

(2014-09-03 13:53:20)
标签:

育儿

分类: 子女教育

 

读了您的《接纳》一书,非常舒服,我也力争做一个像您一样的母亲。接纳孩子的一切,这样孩子成才无压力,父母养育不焦虑,孩子快乐,父母幸福。这是多么理想的状态。做起来,有没有什么困难呢?


刚开始的时候会有困难,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接受自己,所以尽管道理上明白,但是遇事又会做出不接纳孩子的言行。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个渐进的过程,一点一点地修炼去改变自己的心态,一点一点地接纳自己、自爱,然后就可以做到接纳孩子了。

 

中国的孩子开始暑期了,您也熟知这边的教育,对于暑期怎么过,您有什么建议?


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平时学习压力非常大,孩子的玩耍时间所剩无几,所以在假期里父母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给孩子一个机会在玩中发展自己兴趣,做点喜欢做的事情,舒展一下被考试和作业压抑了的天性,也让孩子留下一些美好的童年记忆。

美国孩子小时候基本上随时随地都在玩,美国的青少年精神病专家还在呼吁父母要多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他说父母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给孩子安排的任何活动都是给弹簧的下压之力,而自由玩耍可以让孩子慢慢地恢复弹性,如果没有这个恢复的时间,孩子要么突然反弹,要么就扭曲,是要出问题的。他认为送孩子踢球游泳这都不是玩,因为孩子还是要在教练的指导之下活动,不能所心所欲。

玩不是浪费时间,玩对于孩子是最重要的学习。孩子与生俱来拥有无比的创造力和潜力,他的基因里记载着人类多少万年的生存智慧,父母和老师的责任,是提供合适的条件和环境来开启解放这种创造力。

什么时候孩子能激发出自己的灵感创造力和天才潜质呢?正是当他自由自在玩耍、独处、接触大自然等心灵最自由的时刻。孩子如果一直处于记忆知识的状态,他的智慧的门就没有机会去打开。

 

 

您的书中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对话的形式展开一个话题,从来不说教,这也是您容易被接受的原因吧?


应该是的。道理再好要人能够看进去、能让人领悟才行。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看故事,不喜欢被教育,喜欢主动学习,不喜欢被动学习。

 

那么多事例,来自哪里呢?邻居、朋友和自己有那么多故事么?


我有很多朋友,大家知道我在写东西,都会给我提供素材,网友们给我写信也会把自己的故事讲给我听,还有社会新闻都是素材。

 

 

您所提倡的“接纳”并不完全是放纵,有些方面还是挺严格的,甚至比一般的父母还要严格,比如因为很小的事(只是孩子间拉扯了一下,没冲突)就需要道歉,比如说谢谢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一类的教育?


接纳不是放纵,尊重也不是宠溺,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接纳孩子是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让孩子做他自己,不按照大人的标准去塑造他,不拿孩子与别人比较。比如一个慢性子的孩子不要非得把他改成个急性子,孩子喜欢画画不要非逼他去弹琴等等。但是为人处事的规矩和社会规则要教会孩子遵守,这是他生存的基本法则。


您的教育理念来源于哪里?是受朋友影响,还是自己逐步摸索、感悟出来的?


我自己在养育三个孩子的过程中,看到中美育儿理念的不同,不由自主地就会去比较,去思索,逐渐地受美国教育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于孩子的职业选择,您说尊重他们自己选择,哪怕走的是弯路。您对于三个孩子的兴趣方面,有过引导和培养么?


没有,他们想去学什么做什么我就提供条件,不喜欢的我也不强迫他们去试,他们的人生由他们自己去摸索和尝试,生命就是经历、是体验。我不觉得人生有什么弯路,所有的经历都会有收获,不同的收获而已。

 

国内的父母大多还纠结在“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择校”“留学”这些事情中,你给父母怎样的建议,让他们减压?


不要把自己对未来的恐惧投射给孩子。“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没有出息”这些父母恐惧的事情都是父母自己的想象,父母自己没有安全感,所以觉得孩子的未来也没有保证。

在孩子的为人处事上、性格上多下功夫,培养孩子“成人”而不是“成才”,一个自信自爱善良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在美国看到很多中国小留学生,自理能力极差,遇事只想自己,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这样的孩子就是被养偏了,他成绩再好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更别说很多孩子都是父母替他选的专业,自己不喜欢读,书读得很痛苦,很多人挂科、改专业、留级。

父母学着放手,关心过度、控制过度就是干扰。不去干扰,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路的。父母要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本身有其自身的潜力和特长,会以自己的方式立足于世。

 

您的海内外博客有超越3000万人气,孩子们对您怎么看,您的观念他们有没有评价过?


他们并不知道我的博客人气,只是知道我出了很多书,他们都很为我自豪。这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老大已经开始尝试写书了,老二也在犹豫以后是否要当作家。平时我遇到问题会和他们讨论,有些看法他们赞同,有的有不同意见,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很多。

 

 

在国内您出版了多本书,除了是教育专家,还是情感专家,都是要琢磨人心的,是学过心理学么?


我从小就对心理学对人性这些感兴趣,当年考大学报北师大时,第一志愿是心理系,第二志愿是化学系,最后被化学系录取。不过因为感兴趣所以一直在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现在做的事情好像和心理学的关系更大,与化学不沾边了。有此可以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几年,关于像您这样有关子女教育指导的书很多,有很多反思,说明国内的父母也在努力学习中,在改进中,您有没有过这方面的感觉?


有的。国内这一代年轻父母,学习能力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有很多感悟,他们学习各种育儿理念,很多人在逐渐摆脱自己从小形成的心理模式,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实践真正地去爱和接纳孩子。

我对国内新的一代父母充满了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