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子女教育 |
真妮姐:
你好!第二次给你写信,还是孩子的问题,请帮我看看可以吗?非常感谢!
皮皮,男孩,2岁1个月,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他常常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让我非常不解……
皮皮平时喜欢和朋友的小孩一起玩,那个孩子叫田田,比皮皮小半岁。最开始,皮皮时常会去推田田后背,田田摔倒在地,皮皮就在一旁目无表情的看着,基本我每次都会给孩子说,皮皮你这样做不对,田田摔倒了,很疼哭了很难受,你喜欢田田可以轻轻的摸摸他的头,还演示给孩子看。有时还会说,妈妈爱你,可是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后来我自己观察了解到,孩子起初的推人打人的动机来自于一本童话小书《木偶奇遇记》,里面有一页画面是匹若曹把一个小朋友按倒在地,小朋友在哇哇大哭。我记得当时给皮皮讲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强调过,匹若曹这样做不对,不应该把小朋友推到。皮皮每次翻到这一页,就自言自语的说“打他,打他”,我问他打谁,他说打匹若曹,我让他给我指一指,他却指那个被按到在地哭的小孩,从这里我猜测到皮皮推人是在模仿书上的画面……后来我把这本书收了起来不再给孩子看了。
类似这样从背后推人的行为最近这一段时间经常发生,感觉我们给皮皮说的话,对孩子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我有一点迷茫……
后来田田学会保护自己,看见皮皮有推他或打他的动机,就用手护住自己的头部,再发展到后来,田田开始反击,一开始挨打后是跑妈妈怀里哭,现在是反过来打皮皮的头,嘴里不停的说“打打打……”这孩子学会打人是有一段时间老有一些大人恶意的去逗他吓唬她,不听话要挨打,孩子就这样学会了。皮皮现在有时在打田田时候,还说,田田反击,似乎是故意去打田田,等着田田来打他。田田打他头,他也没什么反应,也不躲闪,就等着挨打。每一次都是皮皮先动手去打或推田田,今天下午又是这样,田田反过来把他脸上抓了几道抓痕,说实话,我心里挺心疼的。
我还观察发现,皮皮现在特别容易为一点小事生气,比如田田或者别的小孩不吱声的拿走他刚放下的玩具或东西,他就气的想要哭闹喊叫,我不停的告诉他,说你不愿意田田拿走可以说出来,并教他怎样正确表达。
在对待两个孩子互相打人这个行为上,我和田田妈妈,都从来没有责备对方的小孩,尽量站在尊重孩子的角度上去劝导……
我做错了一件事是一天早上,皮皮玩着树枝,故意从背后去打田田,那天自己心情也很烦躁,我第一次抓住孩子拿树枝的手说,不可以这样做,田田会疼。可是皮皮仍然故意去打田田的头,我当时实在忍无可忍,夺过树枝,狠狠的打了皮皮的手,他疼的大哭起来。但就是这样,事后皮皮打田田的行为依然没有停下来。
我在想,皮皮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孩子是想引起我们的关注吗?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做?
今天皮皮又故意去推一个小女孩,那个孩子被推倒后哭了,皮皮就在一旁看着。。。他是故意这么去做的,故意想要看到别人哭。。。午睡时候我问他,是不是故意去推别的小朋友,他说是的!我说你这样不对,就没在说什么了,但内心已经彻底抓狂了!!
难道是孩子积累了太多负面情绪,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吗??
皮皮妈
我把这封信转给了饶恕,下面是她的解答。
真妮你好!
我不清楚这个孩子的其他方面表现,所以不能下什么结论。普遍理论是:孩子与人的关系是从与父母的关系而来的。
2岁的孩子,正是学习一些重要技巧的时候,比如:上厕所、走、跑、跳、说话,等等。也就是说,2岁的孩子学会这些基本东西才是成功。当然,上帝赐给人的能力是巧妙的: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与模仿能力是让人觉得“可敬畏”的——处处都有他在学习。
最重要的是,2岁的孩子被称为“可怕的2岁”,因为他们学会一件重要的事情:
说:“不!”这对家长来说很可怕,一点都不“乖”了,但是这是学会表达自己意愿的最初方式,所以要容忍他说“不”,也要学会对他说“不”。
当妈妈要孩子把玩具捡起来,孩子说“不!”妈妈就应该给他选择,例如:“那好,你不愿意现在捡,那是五分钟之后捡还是三分钟之后捡?”孩子有了“选择权”之后,他们会很起劲地去“选”。平时无事时,妈妈要与他有一个“合同”,如果他打人了,会有什么后果发生(不能是惩罚,但是可以是一个让他不太好受的结果,例如“不买玩具”,或者“没有冰琪琳吃”等等。这就是妈妈说“不”的时候了。)如果他能好好跟小朋友玩一小段时间,不打不闹,就要奖励并且鼓励他的行为。再有一小段时间,再鼓励和奖励他一次,比如让他和小朋友一起吃点小零食等等。慢慢地将奖励的间隔时间行长,直到目标行为(打人)消失。(记得我有次提到过:赞美不等于鼓励。鼓励要明确地说明:他做了什么使你认为他很好。)这样的“减法行为”可以很有效地改善孩子的行为。需要一定时间和耐心。
还有阻断和挫败法:对方孩子被打时哭了,这就是小皮皮想要的结果,他一次又一次地达到了他想要的结果,所以他学会“享受”并且“自动”地去做这样的事情。潜台词大约是“我可以使她哭,看,她哭了!我试试她打我看看,我不怕!哈!我比她厉害!”所以,在孩子伸出小拳头之前抓住他,要比让他打完了之后不痛不痒地“教训”他或者再去打他要来得有效。及时抓住他的拳头,或者大声喝住他,或转移他的注意力等方法,尽量不让他得逞,他的行动受挫几次之后,会觉得“我干不了这个了,没劲”,所以会不再有兴趣这样做。这种方法应该也会有所改善。
两种方法可以并用。不冲突的。
再:他们这阶段最重要的“与别人的”关系是与父母(或养育者)的关系。这时候父母真的是要小心:不是所有叫做“童话”的书都可以给孩子看的。还有就是父母、家庭的关系对2岁的孩子来说,是比命还重要的——他们还不知道“命”是什么,但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和家庭成员的重要。
Blessed,
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