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子女教育 |
这是一个网友在《什么是成功?中青报冰点特稿》一文后面的评论,我看了之后,摇头晃脑地感叹:知音啊!知音!父母都这样,何愁孩子不成材,不幸福?
把它放到正文里给大家欣赏。
没想到这次的博文引起了如此热议,这是个好事。教育本身就是个常议常新的问题。其实,我们从众多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有的网友是心平气和的,有的网友是有些偏激的。
对于郑渊洁的这个例子,偏激的人只看到了郑渊洁儿子是郑渊洁的儿子这个偶然性,没有去理解郑渊洁的儿子快乐幸福生活的必然性。
抛开中国从贫弱到富强的历史大背景不说,单说郑渊洁的姥爷、妈妈、郑渊洁本人和郑的儿子。郑渊洁的姥爷是个有良知的有学问的中医,郑渊洁的妈妈从中必然受到良好的教育;郑渊洁的妈妈对郑渊洁的教育是不盲从、不急功近利的(我并不反对家长的教育带有一定的功利之心,毕竟家长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太急功近利了,也就是太急于看到孩子的优秀,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郑渊洁在同龄的中国孩子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但又不是处于无人管理之下的散漫甚至危害社会);他从中受益,所以教育自己的儿子也用尊重、鼓励、使之自由的方法。
这个孩子很有社会责任感,很有管理能力,从他对其父的人生转型的提示看,他也很有创新意识。有网友只看到郑渊洁的儿子是在其父的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认为儿子吃的是老子的饭,事实上,即使郑的儿子不吃父饭,另辟新径,我相信一个心平气和、有良知、有自由思考能力的孩子不可能寻找不到自己的事业。同样是在国内,不也是有人幸福有人相反吗?(我看电视采访说:郑渊洁的儿子十八岁时去应聘的工作是网络管理,和他父亲一点关系都没有,后来干得很大了,想自己创业,才决定要把父亲的作品用多媒体形式整合出来。真妮)
那些埋怨国内没有好的教育条件的朋友们,一方面我深有同感,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看看郑渊洁,为什么同样的社会环境,他和我们这么不一样?归根结底,就是郑氏自己说的,两个民族的较量是两个母亲的较量。郑渊洁的成功和幸福从他母亲对他的教育就开始了!我们还要等什么!改变孩子就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给孩子尽可能多的鼓励、认同,给孩子建议而不是命令,这样,孩子首先是快乐的,在此基础上会做出更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