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恐Bu的毒虫2——蜱虫的防控与治疗

(2010-09-10 13:04:49)
标签:

毒虫

蜱虫

草虱

草蜱虱

狗痘子

恐慌

预防

治疗

罗伯哥

杂谈

分类: 健康

99日罗伯哥的一篇《关于恐Bu的毒虫——蜱虫》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与热议,有很多网友留言询问预防与治疗的事情。难以逐一回复只好另文说明。

蜱虫实际上在我国分布很广,致死事件从前未见报道。

留言的网友中有人有被咬得经历,罗伯哥也曾经被咬。

多数反应是痒但是不痛,痒的程度有不同。

最新的报道提到被咬伤后治疗的主要药物是四环素类抗生素有效,这类药物实际是普通抗生素类,价格并不昂贵也不稀缺,因此大可不必形成恐慌。

关于被咬时去除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有条件的话用镊子夹掉就可以了。在野外其实用细木棍夹除亦可,只要手指上没有伤口,直接用手捏掉也可以,尽量不要直接捏碎,导致污血侵染伤口即可。必要时就医,并告知医师你的遭遇即可。多数医院都能够治疗,不必紧张。

关于防治,我们先从预防说吧。

在野外旅行最好穿长裤,既可以防止割伤、晒伤又可以防止蚊虫叮咬,至于蜱虫只是很小概率的事件。

旅行中需要徒步穿越森林、草地的情况应该穿高帮靴子,紧口长裤,有条件可以扎绑腿,可以有效防止各类虫虫钻进裤管的麻烦与尴尬。

高靴、长裤、绑腿还可以预防蛇、蝎、蜈蚣等毒虫,更可以防止腿被树枝、厉草割伤,还有一个好处是徒步穿越时可以减轻疲劳,避免长时间徒步对腿部血管的影响,但是绑腿的松紧要适度。

在机械化军队普及前,士兵也都是扎绑腿的。

关于预防的药物,以罗伯哥的野外经验,不需要专门为蜱虫准备任何药物作为预防,因为户外旅行时候,黄连素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留言的网友里有人建议在身体上喷洒药物,罗伯哥以为这并不可取。

目前,暂时没有可以驱除蜱虫的药物。

另外在户外在大自然中,身体上异样的气味可能会给你带来其他的麻烦。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们队大自然的入侵越发深入。在我们无意间进入某些动物或者昆虫的领地时,我们身体上药物或者香料的味道会是某些动物或昆虫躁动疯狂。

最常见的是身体上为了驱除昆虫的某些气味可能导致蜜蜂、马蜂等蜂类昆虫的攻击。

因此除了在设备装备方面的防范外,罗伯哥不建议其他的有气味药物或喷剂的使用。

再说防治吧,这类的寄生虫和蚊蝇一样,我们不可能完全消灭,在使用药物对自然环境里的蜱虫进行消杀的时候,可能同时杀死那些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大规模消杀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

罗伯哥的个人观点,除了疫情严重的区域外,不应该进行任何大规模消杀活动。预防胜于消杀。

有网友恐惧的留言说要取消郊游活动,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正常的生活如果被蜱虫恐惧影响的话,人类的进化就完全失败了。

很多时候恐惧会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导致病情更加严重,甚至会出现根本就没有被咬伤、体征完全正常的情况下而产生生病的情况,归结而言就是恐惧造成的。

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解开那些困惑网友的疑问与猜忌。

对于媒体的不信任也导致了部分网友的猜疑,这是过去我们的一些根据需要编造数字的习惯导致的。但是我们现在必须相信资讯发达了。神秘的有关部门编造数据的空间被极大压缩了。

另外,报道指出到目前的死亡病例中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且具有一些既有的病灶的人群。

体制健康的人被蜱虫叮咬后的影响不会比普通的蚊子叮咬严重。

两篇文章后恐怕罗伯哥被当成专家了,这里做个自我介绍,免得被人肉了。

罗伯哥,生活在北京,早年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生物学,后改学重型机械学,就职于一家法国制造企业。从事过技术、销售、培训、销售经理到培训经理等多个岗位,但都是以出差为主的工作。由于长期出差(超过10年),走南闯北,几行跑遍全国,累积了一些旅行经验。

闲暇时喜欢读书、摄影、旅行,那种深度亲近自然的旅行,由于旅行的累积,具有一定的户外经验。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解答对前一篇文章的疑问。

再次呼吁,不必恐慌,只要稍加防范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