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态——头尾倒置
(2008-07-17 07:56:35)
标签:
职场生态屁股决定脑袋《论语》中庸之道淡定罗伯哥的视角杂谈 |
分类: 学《论语》 |
职场生态——头尾倒置
——罗伯哥学《论语》
罗伯哥今天的题目是受了《论语》第八篇泰伯第十五章的启发。
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意是:夫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谋划那个职位的事情。
罗伯哥在反复学习了多遍之后,逐渐理解了关于这句话的现代应用之道。
我们经常会听到职场里流行的话“屁股决定脑袋”。大概意思应该是只有屁股坐在那把椅子上才会,用脑袋思考那个职位的事情。或者说机会大于能力。
这句话也许有些酸葡萄的味道在里面,其实真的按照酸葡萄的方式去理解就把这句用通俗语言诠释了的《论语》经典语句的意义给扼杀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前一个职位的能力高下,未必一定影响进一步升迁。例如一个优秀的村支部书记不一定能当好国家的副总理,同时一个国家的副总理也未必能当好村支书。因此生存之道应该是积极理解那些比自己发展快的人。不要妄自品论那个你自己觊觎已久的位子上的人,处理不好的话,你对那个职位的渴望也许会成为你永远的憧憬。
其次,你自己不在那个位子上,你怎么知道自己一定做得比别人好。因此不要认为那个位子上的人真的只长了个好屁股,而且脑袋里真的如你想象的全是浆糊呢?因此不要擅自为那个职位上的人设计该如何做或者不该如何做。除非那个职位至于你的辖制之下。
第三,积极创造融洽和谐的氛围,皆大欢喜,其乐融融哦。这也是孔子中庸之道的一个体现。不去点评别人,也许是最好的自保之道。
这篇博文罗伯哥用《头尾倒置》做题目,其实还是很适合这种中庸之道的,因为头是开始,尾是结果。从结果倒推回开始也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做事方法,目的性会很明确,结果也许会很好。这就如同前些时候罗伯哥介绍的《开会 Vs 会议》所阐述的道理,因此决策者通常是开会,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结果,只是要倒推回去,让你知道该怎么做,而执行者通常是会议,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亦或是怎么做领导才满意)。
如果您真的能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就平和了,就中庸了,也许离机会就不远了。罗伯哥还说过“跟着走”用中庸的心态去跟着走,只要你自己很善良的不去挖坑,你肯定不会掉到坑里。因为你是“跟着走”,即使有坑你也不会掉进去。或者说在跟着走的时候,前面有坑的时候也许正是你的机会呢。当然这样做的意思是你发现前面有坑的时候,偏偏昧心地假装没看到。这样不厚道哦!
也有时候,前面有坑,你善意的提醒了,却招致前面人的忌惮,怎么就你这么聪明呢?难道你比我高明?既然你发现了,就该献身填坑算了。冤!
因此你在中庸的同时还有具备准确的辨别能力,对于可能因为自己发现并预警而被填坑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掉进去。对于那些那个从善如流又走在前面的人,还是应该提醒“小心陷阱”。
最近又开会了,罗伯哥还是没管住自己,操心太多,就好像自己不忙一样,罗伯哥现在这样理解夫子的话,却真的未必能够一直坚持,并且发扬光大。
罗伯哥是个性情中的罗伯哥,性格使然,也许还需要更多的历练,才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论语》的中庸真谛。
如果所以人都能不挑拣别人的长短,环境会很和谐,有时候你必须容忍那些即便是虚假的繁荣。一团和气真好!
其实头尾倒置是目标明确的一种体现。别再用“屁股决定脑袋”来骂人了吧。
说到这里还没有完,还有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这样你会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也不用担心身后的人会不会在有坑的时候提醒你了。
“在其位,谋其政”你还可以走得更稳,睡眠也会更安心。
罗伯哥能够很好的“在其位,谋其政”,却不能长期坚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北京爷们儿,喜欢点评时政的坏毛病在罗伯哥身上真难改呀!
好在意识到了。自己注意的同时,也暗自高兴着自己还不是很不中庸。
好了,再强调一下,中庸之道吧,其实这不是一种消极,而是一种主动,是一种温和的、不左不右的处世之道。
至于中庸的真谛,罗伯哥的确难以阐述清楚,还是继续学习慢慢地彻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