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邮件争吵规则沟通电话面谈语气表情假期处事哲学 |
分类: 职场感悟 |
这篇文章的确是罗伯哥的切身感受,与朋友们分享吧。
最近实在是受到无聊的邮件的骚扰才下决心写这篇文章的,也许用邮件骚扰了罗伯哥的人恰好也会看到这篇文章。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五一要放假了,罗伯哥负责的团队成员都是负责外地区域的员工,为了能为公司节省些成本,也为了辛勤的路上员工能够有一个连续的假期。罗伯哥和小爽商量后决定我们的两个团队,把休假的时间调整一下,又刚好能够安排开节后Tony主导的一个培训。
说道这里很多不了解这个公司的人会很惊异,本来就是要调休的嘛?您的确有所不知在这个来自诞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浪漫国家的公司里的业务部门根本就不会响应政府的休假建议。公共假期是公共假期、周末是周末,即便是一天假期接着一个工作日接着周末的情况下灵活性也丝毫得不到体现。
如果你不是整天在制度“战略”、不是整天在“玩数字”、不是整天在写“报告”、而是要去拜访客户的话,当客户都按照政府建议休假的时候,你上班去拜访谁,见鬼还是意淫。
牢骚发完了,再说骚扰邮件吧。邮件被一个也许根本就对效率无所谓的人发出了,发给老头又抄送给很多似乎与此事毫不相干的人。于是邮件被反复地转来转去,而且每次都要抄送给罗伯哥,看吧无聊,不看吧碍眼。
其实这无聊邮件根本就没有必要发给罗伯哥和小爽,因为我们也根本就没有发过这类无聊邮件。不管我们有多么无辜还是无端地被不相干的人卷进了这屁点儿小事里面了。
其实在外资企业里也许真的有一批整天靠发邮件生活的人,没有邮件也许就没有工作了。
罗伯哥关于邮件规则的观点来自于前些时候非常热销的《圈子圈套》系类小说。主人公洪钧在处理沟通事件的时候遵循的原则是:“能打电话沟通的事情就不写邮件,能见面谈的事情就不打电话。“因为邮件里听不到你的语气,电话里看不到你的表情”。
试想如果您连用自己的母语沟通都未必顺畅的人,再企图用母语以外的语言、以毫无表情、悄无声息的邮件方式沟通岂不是很笑话。因此随意写邮件是很不好的事情。
罗伯哥的这番话绝无挤兑之意,实在是为了不谙沟通之道的雏鸡担心哦。
以上是关于邮件沟通的不利之处。
接着罗伯哥介绍一下自己对邮件规则的理解。
首先,对收件人索要回执的习惯,是极其不懂礼貌,可以认为是蔑视收件人或者是自己毫无教养的表现,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如果事情很重要,又希望顺畅沟通的话,最好在邮件发出后,电话提醒一下。如果事情真的很重要相信收件人会很快回复。发件人索要回执的做法无非是当事情被耽误的时候,推卸责任罢了。
其实外企工作里也许有很多的圈套,自己再把圈套复杂化的话,难免自己不会被套进套子里,自己钻进自己的套子里那不真的成了“且”了。
其次,把邮件的收件人无限扩大,抄送甚至秘密抄送的行为,也很不可取。
把无关人员牵扯进来无非是希望别人作证罢了。其实很忙的人谁有时间来打嘴仗,或者作证,那样的人在圈套的环境里生活,脑袋要被门挤多少次才会如此蠢笨。
秘密抄送的对象多数是上司或者老板。看上去好像跟汉奸一样在做事,其实有头脑的老板会通过你的秘密抄送方式来判断你不是一个适合团队合作的人,不是一个敢于负责任的人,遇到罗伯哥当老板的话,结论是:“你不是一个人!”
好了邮件规则就介绍这么多吧,其实还有很多以后慢慢介绍。
至于遇到这样热衷于邮件的人时候,应对的方法是:
第一,拒绝回执,邮件系统会提示你是否发送回执。如果对方是老板或者上司,你可以以正式邮件的形式回复你已经收到,会努力执行,或者干脆给他打个电话。如果是你的同僚干脆不要理会回执的事情就好了。
第二,对于无端把你列入抄送名单,有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干脆不理。或者直接删掉,然后报以鄙夷的微笑。
对于那些有邮件坏习惯的人如果想改变的话,注意就好了,如果一坐在电脑前就产生难以遏制的发邮件冲动的人,干脆找个地方去自慰好了。
罗伯哥的建议未必会适合所有的人,但是顺畅沟通。你会得到更多好评。
对于那些喜欢给别人挖坑的人,你能做的就是小心,但是不必以坑回敬。当喜欢挖坑的人即将掉进自己挖的坑里的时候,千万不要提醒他,因为那样你在害他,只有让他掉进自己的坑里的时候,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
千万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否则会有很多的圈套等着你,有很多的跟头等你摔。穿上马甲也不该变呀!
和谐社会里应该多合作,拉别人进来看你用邮件打嘴仗,无聊也会很快耗尽你的人缘,也许根本就不曾有过人缘,那只能透支了。
记住沟通无极限。
就在博文即将发出的时候,收到了SP的指令,政府建议的休假计划被采纳了,罗伯哥不禁感慨,从善如流虽然晚了一点,却仍然值得鼓掌,这掌声并不该是廉价的。
那些Title后面有个M的人如果天真的认为有M就是所有人的管理者或者监督者就错了。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结果就是没人拿你当回事”,记住哦,这是罗伯哥语录。抄写100遍,记忆就深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