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峡古镇石阶幽静包面美食 |
分类: 美食 |
这是一次历时两周的假期,罗伯哥带上妻女一起回妻的娘家——重庆云阳。
这里是个三峡工程的移民新城,在离开老县城大约三十公的长江上游,原来颇有些历史的老城已经在水下了,著名的张飞庙也被整体搬迁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易地重建了。
云阳对罗伯哥来讲除了是妻的娘家外,还有就是那经典的小吃--包面。
包面也叫抄手,北方做馄饨。这看似普通的小吃在这里被做得美味异常。
罗伯哥走南闯北几乎走遍中国,大餐也好小吃也好,不谦虚的讲能算好吃一族。
仅馄饨就品尝过好几种流派,北京著名的馄顿侯、上海的海派馄饨、杭州馄饨、成都馄饨、广式馄饨、东北馄饨等。
比较而言这云阳包面的确独特。
第一次去见老丈人的时候记忆里除了当地经常被我听不懂的方言外,董氏包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妻得意的向我炫耀这包面的美味。
那是云阳老城,从长江的客轮码头出来准备进入县城的路是一条长长的青石台阶,由于年代久远,石阶自然留下岁月的痕迹,那被无数双脚板,无数次踩踏的石阶变得光滑,变得失去了楞角,两旁的屋舍邻街的墙壁也因为岁月和潮湿的气候而长满青苔显现着那种安静的幽暗色调。
那是一个安静的小镇,包面摊就在那古老而幽静的石阶路的近尽头的地方。那是一处简单的紧邻石阶的小房子色调和风格与镇子的格调那么的和谐,门口还搭个雨棚,搭雨棚的席子的颜色也是那种安静的幽黑色。
妻替我要了三两标准的大碗,说实在的粮票取消十年后还在“顽固”坚持使用“两”来做标准的餐馆,的确就透着古老,犹其在那幽静的古镇上,在幽长的石路边。你不得不相信这是有年头的馆子。
三两包面的大碗端上的时候,罗伯哥不禁有些失望了,哪里是什么包面,分明就是一碗辣椒水,大大一碗、热气腾腾的、表面红红的一层——辣椒面。
妻点头说“吃吧,吃的时候别说话,别吸气,当心呛着。”
罗伯哥低头把嘴巴凑到碗边上,顿时那股炒过的辣椒特有的香气直冲心脾。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红红的辣椒中混杂着一些炒过的芝麻。小心的拨开辣椒用小勺舀起那精致的馄饨,面皮非常薄,几乎是透明的,不似其他的饺子皮一般的粗笨厚重馄饨。
馅料也不似其他馄饨那粗大。罗伯哥也曾在一些地方品尝过号称地方特色的XX著名馄饨。其实不过是在馅料上缺斤短两的饺子罢了。
原来"著名"一词不仅在学术上,艺术上,娱乐上被肆无忌惮的滥用,连餐饮行业也难逃其中。
汤料的调配更见功夫,巧妙的运用了醋的调味功效。一碗下肚后一头汗,罕畅淋漓。只是在多喝一口汤的时候被呛了一下,眼泪顷刻涌出,妻在旁边赶忙拍着罗伯哥的后背,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后来每次到云阳这包面就成了保留项目。
再后来三峡蓄水,老城移民搬迁了,那包面就找不到了。
于是几次寻找,也品尝了几家号称是原来老城石阶董氏的包面,味道相去太远了。几次的失望后,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次回表妹说找到正宗的了只是名字叫董老四了。估计董氏的名字被别人先注册了吧。
罗伯哥和妻一起去吃,经过仔细品尝回味。罗伯哥和妻一致认为就是原来的那家。
这次包面多了选择,不吃辣椒的话有不辣、少辣、吃辣、多辣可选。
罗伯哥连续四天光顾认为值得推荐。
地址:重庆云阳云江大道1098号
发表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