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论语年龄境界官场贪官的年龄 |
分类: 学《论语》 |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http://blog.sina.com.cn/robertlch。
大意: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懂得礼仪,从而立身处世站稳脚跟,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因为懂得了各种事情而不再受到迷惑;五十岁得知了人的命运是不能完全由他自己来掌握的;六十岁听到别人说什么话都可以做到既明辩是非真假,又能容纳理解;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同时任何想法都合乎法度,不超越规矩了。”
本章把学习的人生分成了六重境界。求学、立身、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
罗伯哥的不敢贸然把自己归到哪个境界里。只是求学似乎还可以适用而且到现在还在努力着。
今年罗伯哥已经过了三十岁好几年了,只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实在无法说站稳脚跟。
至于四十不惑罗伯哥却有话要说,是因为这句话一直被很多的人误解着,误以为是“不收获”或者“迷惑、迷茫年代”因为经常会听到“我已经四十不惑了”。这话大概有两层含义:一、我已经年过四十,二、我正在迷惑之年。罗伯哥这么理解这句话是因为从中国人谦虚的习惯看,很少有人会向别人夸赞自己,“因为懂得了各种事情而不再受到迷惑”。所以意思应该是谦虚的表示“我正迷惑着,因为我懂太多了”或者“我正在不收获的年龄”。也许随着时代的进步《论语》的解释也与时俱进了。
五十而知天命,罗伯哥认为只是一种境界而已,现代的生活,命运在自己手里把握着,怨天尤人的处世应该不是孔子的意见。正确理解五十而知天命,也许需要想参禅一样慢慢领悟,罗伯哥现在认为:在遇到似乎是天命而使自己的理想或者希望无法实现的时候要学会变通,死钻牛角尖的做法只能使自己陷入更加的窘困。
罗伯哥认为六十而耳顺,是一种很重要的养生境界,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听到别人说什么话都可以做到既明辩是非真假,又能容纳理解”在某种情况下,似乎会被认为是一种滑头的做法;但是在“过的桥比我走的路还多”的情况下,也许我们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理解“耳顺”的做法,由于修炼不深罗伯哥做不到“耳顺”,如逆风讲的“疾恶如仇可以改变吗?”的确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只是努力的用平和的方式来掩盖直言快语的个性而已。
七十而从心所欲,是至高的境界。只是对于有限的人生而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似乎有些晚了。只是能达到总比终生达不到好些。
联系东西文化,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的领导人的年龄总比西方首脑年纪大很多的道理了。因为我们的文化里,六十岁才可以听进各种言论,听到别人说什么话都可以做到既明辩是非真假,又能容纳理解。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任何想法都合乎法度,不超越规矩。
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能够向着民主的方向发展,符合当前的民主潮流,西方的文化里则大不同了,所以四五十岁左右的领导人有很多;中国人的文化悠远,所以要用太多的时间学习,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事情总是新闻,总是政府工作的指标。
到七十岁才能随心所欲,任何想法都合乎法度,不超越规矩,所以我们发现七十岁以上的贪官才很少。
罗伯哥学《论语》又评论政治,实在该打屁股了,就到此地吧,学习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