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伯哥学《论语》—1-1—学而时习

(2007-06-24 12:09:10)
分类: 学《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意:孔子说:学习的东西能够经常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心里不是感到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不理解我,我也不存在任何的恼怒气愤,不正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所为吗?

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章,在中学课本里学过,读过中学的朋友都应该还记得。

这一节里实际讲了三个层次的修为。

首先,关于学习。对于读过大学或者努力试图读大学的人来讲,复习学习的知识是必须的,但是能够不亦说乎的人也许未必多,至少学生的时候,未必如此。太多的功利在里面,所以罗伯哥私下以为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的。

现在罗伯哥读书没有什么功利可言的时候,每次重新翻阅读过的书的时候,发现认识比上次不同的时候,的确会有些愉悦。只是偶尔而已,仅仅是开始而已。

读《论语》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希望平抑喧嚣中的浮躁心情。

其二,关于交友。在现实中朋友这个词实际是最被滥用的一个此。见过一面或者刚见面就彼此称朋友的事情很多,主要还不是为了好办事吗?

朋友这两个字“朋”两个月,罗伯哥私下以为古人一般认为需要认识两个月,“友”的金文写法大约是两个上下叠在一起的“又”字,罗伯哥私下以为是需要反复见面的,合在一起应该是较长时间,反复见面的才可能成为朋友。这样的解释的确是罗伯哥自己私下理解的,不知道于教授的演讲里是否是这样的认识的。

如果各位读者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解释,就请支持一下吧,超过三人认为是罗伯哥独创的话,罗伯哥就会以“众人”支持的名义,来认为是一不小心的独创理论。如果已经有人这么认识了,那就是说明罗伯哥理解正确。

浮躁的都市似乎使人交友也变的很浮躁。“一晚搞定”的事件似乎很平常,是人们太现实还是太轻浮。罗伯哥不敢妄下结论,只是不理解。

曾经有一位同事,他的能力我十分佩服,一般来讲5分钟内就可以老朋友相称,10分钟内就可以拍着你肩膀给你这个“朋友”提建议了。罗伯哥实在很佩服也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但是对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朋友,罗伯哥还是心有余悸的。虽然不会损失什么,但是还是怕坏了交友的原则。所以很长时间里我们其实根本就不是朋友,至少罗伯哥自己这么认为。

有朋自远方来的事情,的确很少发生,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以及务实的态度。喜欢富朋友,忌惮穷朋友的事情也一样会发生。

也有人说朋友是用来出卖和利用的。罗伯哥不敢苟同,如果在这个已经很单调的社会里,连朋友也出卖完了,你内心里的孤寂一定会逐渐吞噬了你的精神。

罗伯哥出差比较多所以很多的朋友同学路过北京的时候,我也未必有机会见面。但是依然期待,远方的朋友。

第三,不虚荣的低调。其实这是很多人面临的,很难做到的。

太拿自己当回事儿是都市人常有的心理,本来就是草根还不任命,可以努力成为人参,但至少在成为人参前应该正视草根的现实。更要紧的是根本就是草根却罔自以为是人参,充其量是根粗的草根,却因为没有享受人参待遇而耿耿于怀。孔子是多么大的圣人,都能够不知而不愠。实在是值得称道的。

平和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保持必要的低调,在先前的《虚荣与低调》的博客里,罗伯哥曾经很用力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指向性,只是提醒自己而已。

其实不知不愠的境界是很多的人希望的,但是又经常被自己抛到九霄云外。迫切想出名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别人的不理解,不熟悉,不认识,也许会给浮躁的心情加一把火。明星也许可以用陪睡、抑郁、变性一类的东西来吸引眼球。草根则很难了,混迹职场多年连猎头的电话都没接到,升职机会的短缺,这些罗伯哥都经历了。起初很多抱怨,后来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和自我肯定的事例,也就平衡了很多。

再后来就不介意别人是否在意自己了。草根就是草根,心态很重要。

虽然还浮躁着,但是罗伯哥已经开始了向平和低调的旅程。

读《论语》、品茶、美食、旅途等一系列的话题正在展示着罗伯哥的淡薄平和。

短期目标:40岁基本不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