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条山的蜂蜜

(2007-05-17 16:22:53)
分类: 旅途与游记

导读:罗伯哥原本是要应读者要求写《中条山的风》然而翻越整个山区都是坐在车里,无暇感受中条山上的风,倒是中条山的蜂蜜的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http://blog.sina.com.cn/robertlch

今天是休假的日子,外面的风很大,打开自己的博客时候发现读者希望写《中条山的风》,于是就开始了这篇休假博客。

昨天是工作日一大早就和同事出发到芮城去拜访客户,由运城到芮城需要翻越中条山。

我于是回忆起小学时候的一篇课文《中条山的风》记忆里课文讲风力大,沙砾也大,是军旅文章。那时侯真的羡慕和钦佩了很久那种艰苦的军旅生活。20多年过去了,终于有机会亲临当年课本里的艰苦之地,心情有些激动。是我在游览香山、桂林、阳朔、吐鲁番、果子沟时候的不曾有的激动。

车子离开运城大约半小时就开始上山了,路很险峻,几乎没有护栏,和几年前亲自驾车翻越新疆天山大阪时候上山的路一样危险。

随着道路的延伸,我很快就对中条山有了新的认识,主要是林木的覆盖率很高,至少公路两边是这样的。如果整座山脉都是如此的林木覆盖,也许风沙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车子穿行山中,阳光很晒,但是并不炎热,而是有席席凉风。

司机说中条山的蜂蜜很好这个时节是槐花蜜,值得买一些带回北京,说实在的经常出差的人,我还是喜欢带写特色礼物给妻和女儿,于是决定回程的时候停下来买蜂蜜。

客户拜访很顺利结果也很好,回程的时候在养蜂人的小屋旁边停下来。

路边的小树林里摆放着十几个蜂箱,偶尔有蜜蜂出入,养蜂人的小屋离路边不过三四米远,一位大娘迎出小屋外,热情的招呼到小屋里来坐,“12元一瓶,要几瓶?”中条山的蜂蜜

我看了一眼瓶子说“一瓶吧。”那瓶子大约有500ml左右。

大娘的神情里显然有些失望了,我于是说“两瓶吧。”

大娘掀起蜜桶的盖子,舀了一瓢,我瞟了一眼,蜜有些稀,看到我的困惑,老人少舀了一些让我尝,我轻轻用舌尖粘了一点“加了糖了吧。”我已经尝到了较为强烈的白糖味道,我很直接的说出了我的感觉。

小时候舅舅家里也养蜂所以经常吃到好的蜂蜜,当时老家里最好的蜜是荆花蜜和枣花蜜,枣花蜜更贵一些,因为枣花蜜很难采,蜜蜂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将蜜从枣花里吸出来。一般花期过后会损失很多的蜜蜂。

生产队里也养蜂,养蜂人把留给自己和干部们的好蜜留好后,开始多给蜜蜂喂糖,这样蜜蜂就可以省些力气,还能有好的产量。温度低了以后蜜里面的白糖就析出了,结晶在瓶子底上。

我的话显然老人有些出乎意料了,怔了一下,司机赶紧出来说“不会的,现在糖比蜜还贵呢,加糖就赔了。”我心里有些不快,你究竟是哪头儿的呀?我虽不管家务,但是超市里的糖价我还是知道的。

看看老人的面容和那种山里人特有的面色,我似乎想起老家的乡亲,于是不再讲什么,付了钱,上车离开了。

坐在车里原来的《中条山的风》的意境一下自似乎跑到爪瓦国了,我在思索是自己太苛求了,还是人们太聪明了。

车到山下的解州,有很大的关帝庙,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原来这里是关圣故里。我更困惑了,关圣是何等忠义正直,怎么时间的推移改变了这么多家乡人的品格,连司机都会用“糖比蜜贵”的托词来帮人圆谎。

换个角度司机也算仗义,为素不相识的老乡出头圆谎。“仗义呀。”

回到家,妻没有因为假蜜事件而埋怨我不会买东西,而是说“山里生活也许还不富裕,还是感谢你带回的礼物,当糖水就算了。”

文章写到这里似乎与您原本对题目的期待有较大的偏差,也与《中条山的风》大相径庭。实在无奈,我不责怪任何人,是生活的环境和社会的风气改变了所有,是罗伯哥该适应这个充满欺骗的时代。

附:《论语》八佾篇第三24节: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已,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00751716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