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功夫,当好“保姆”
(2024-06-24 17:42:15)分类: 四川政治经济 |
下足功夫,当好“保姆”
——四川省西充县大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
李传君
四川省西充县,因不临大江大河,境内尚无高铁动车站线,工农业发展颇受局限。20年来,西充坚持走有机路线,构建了“东桃西橙、南薯北禽、全域粮油”的产业布局,16万余亩基地获得有机认证,居全国前列,且是亚洲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峰会永久举办地。
因全县皆是丘区,近年来西充农业面临地貌影响不便种、人口流失无人种、技术缺乏种不好、产品销售路不宽等“四大问题”,已严重阻碍西充有机农业再上台阶。于是,该县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作为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天府粮仓”重要抓手,短时间便获突破。
通过强化硬件保障、壮大服务组织、做足政策支撑等方面着力,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54.1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97.4%,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772家,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达42万亩,电商年销售农产品15亿元,探索出一条耕种防收产加销全链服务路径。
构建全覆盖社会化服务体系
6月中旬,仁和镇莲花台村的育秧中心最后一批2000余盘水稻秧苗起苗,等候在道路一旁的车辆立即装上车,运往栽插地。该育秧中心系去年腾退一低效果园建起来的,两条生产线,每小时可育秧苗2400余盘,年设计育秧能力可栽插10万亩,今年仅育6000亩。
该育秧中心是西充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一部分。而西充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挂牌于义兴镇的川东北有机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中心,乃西充县属国有企业四川丰粮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去年8月建成投运。该中心也是全西充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大脑。
除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头道工序”外,西充县通过国企引领、企业自主、村级助力等手段,搭建起“1+23+279”县乡(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即1个县级中心,23个乡镇(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站,279个村(社区)单元。
西充每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500万元,推广使用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各类农机10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31.78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93%。除了县级中心外,企业主导建成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达27家,服务能力达5000亩以上的有10家。
通过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装备率年提升2%,农户土地托管面积年增长3%。全县粮食播面以年同比超过1%的速度增长,经果产量年均增长1.5%;农民群众通过使用农机,亩均节约各项成本2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达到10个。
为了更加便利地运行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西充加强科技赋能力量,开发出“西充农服”社会化服务平台及手机小程序,将农资供应、耕种防收、产加销、金融服务、政策法规等服务内容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农民线上找机手、服务主体线上找农活等服务功能。
走出全链条社会化服务路径
除了育秧中心外,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还有这几大板块:农机中心、烘干中心、大米加工中心、仓储冷链物流中心。仅农机中心就投资500余万元,具有大型旋耕机、联合收割机以及插秧机、红苕栽培机、无人机等各类农机40余台套,机耕服务面积可达30万亩。
烘干中心共有5套设备,每日烘干能力达30吨。“往往一个客户达不到30万吨,为了避免设备浪费,我们又在另一处建了两套15吨的,明年还将建5套60吨的设备。”四川丰粮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羽翔说,总480吨日烘干能力的设备年可烘干粮食近3万吨。
大米加工中心采用市场占有率70%的国内设备及国外先进设备,大米日加工能力达120吨,并配有6000吨原粮仓和5000吨成品仓,可加工糙米、普米、国标一级米及精米,并配有9台脉冲除尘器及粉尘超标报警器,除尘率达98%,通过节能型开关设备可节能10%。
最重要的是,该大米生产线采用智能化数据管理系统,产量、出糙、出米、成品、吨电耗等均实现智能化控制和数据收集。整个生产线只需7人,分别为生产环节2人,品控检测2人,叉车手3人。可年加工稻谷8万吨,服务面积20万亩,可解决全县稻谷加工难题。
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仓储冷链物流中心,有低温冷冻库一座,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可实现2000吨肉禽类食品低温储存;有物流仓储库房2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粮食及生产原材料低温、常温储备库5座,总库容5万吨;还有3000吨食用油储备库。
西充目前已形成“1+5+N”冷链仓储物流布局。1即1个5万立方米的县级大型冷链交易物流中心,5个现代农业园区各新建1个1万立方米的中型冷库,选择200家家庭农场(专合社)各建1个10—100吨的小微型冻库,确保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覆盖率100%。
擦亮有机农产品销售金招牌
依托西充县粮王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的仁和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站,也是集耕种防收以及仓储、烘干、大米加工全链条于一体。其日粮食烘干能力达100吨,日大米日加工能力达30吨。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方位地充当了西充县有机农业成长的“保姆”。
西充县共培育出有机农业企业109家,有机农业年产值达35亿元,占了整个农业产值半壁江山。多年久久为功,已形成100%有机产品全程可追溯,全县农业投入品纳入监管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率均达100%。并形成以“好充食”地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品牌矩阵。
为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及一线城市和境外市场,形成产品分类供给图和市场需求全景图,西充县在农产品市场营销上进一步下苦功夫健全服务功能。加强农村“新基建”,借助“互联网+”,走电商营销引领的路子首当其冲。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已达100%。
已完成一期建设占地2000余亩的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里,不仅包含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中心,还包括一个电商产业园,累计孵化“充吉多”“老疯杨”“有田有家”等骨干电商企业45家,共培育微商8000余人,年代销农产品上亿元。
西充还在全县23个乡镇(街道)共建成300个电商驿站,日发货4万单以上。通过推广“社交电商+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商”的模式,电商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西充县也成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县、全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