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掘壮大集体的潜力

(2022-05-30 16:56:00)
分类: 四川政治经济

深掘壮大集体的潜力

——四川省三台县探索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多种模式

李传君

如何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四川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和经营方式,培育发展集体经济。

三台作为农业大县,不管在农业生产领域还是在农村改革领域,在全省均能脱颖而出。该县在四川省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8大模式基础上,探索出了“83”共11种模式。

11种模式分别是:股份合作自主经营、资源合作联合发展、资金入股借力发展、租赁经营稳健发展、托管代理服务发展、扶贫资产经营发展、盘活撤并村闲置资产、“三权分置”所有权分红、土地整治激活资源、飞地互动抱团开发、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等。

不少村在集体经济发展探索中,融合了多种发展模式,也有的村结合自身特点,充分激活资源优势,聚集各类要素,集中从一种模式寻求突破,使得集体经济收入连年攀升。

一脱贫就起飞,村集体经济步入快车道

从脱贫那一刻起,三台县不少村就开始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比如断石乡先锋村。经过数年的发展,三台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截止去年底,该县共登记备案村集体经济组织388个,38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626.95万元。比2020年增长28.9%

“我们去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0余万元,从2017年脱贫起到现在,总共纯收入已达到40多万元。”先锋村党总支书记田洪说。先锋村集体经济主要靠蔬菜粗加工业。

种蔬菜、制作腌菜,是三台县一些乡村的传统产业。于是,先锋村选择了这条路发展集体经济。“刚开始,我们集体育苗,把蔬菜苗免费发给村民种,然后收上来放进池子腌制,最后卖给外地商贩,从中获利。”田洪说,第一年全村只种了近300亩,随后逐年扩大。

春季种青菜,秋季种一部分茄子、豇豆、辣椒等,再种一部分粮食,这样的生产模式持续了几年。凡是种蔬菜的农民,每亩纯利润至少有2000元,最高的可达3000元以上。而村集体通过蔬菜腌制粗加工,每年纯利润至少在10万元以上。可谓是两者互利双赢。

去年,先锋村与新田村合并成新先锋村。全村种植蔬菜面积超过800亩,共带动周边村连片种植达1900余亩。“这么大的种植规模,我们根本消纳不完,我们目前的加工能力只能消纳50%,其余的都被拉到了外地。”田洪说,他们正在考虑增加腌菜池,扩大产能。

还有一种考虑就是,利用今年120万元中央财政下达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购买一批货运汽车,将自己消纳不完的蔬菜转运出去,这样每年可给村集体增加5万元以上收入。“加上其他收入,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稳保20万元以上。”田洪信心十足地说。

托管代理服务,种粮也能壮大集体经济

断石乡飞凤村是由原飞凤、大王、大石村合并而成。“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短短一两年发展起来,而且这条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有希望。”飞凤村党委书记羊依兵说。

这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概括地说,就是发动村民以土地入股,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托管全村土地,与龙头企业三台县立新军屯农业公司深度合作,通过种粮食既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又为村集体创造了丰厚的收益。而“立新军屯”又与“中化农业”长期合作。

“一期工程800亩,种的小麦刚刚收割,预计将产小麦40余万斤,产值60余万元,”羊依兵说,“接下来将种高粱,专门卖给五粮液集团,预计产量将达到40万斤,产值将达到110余万元。”小麦收割的时候,村上设立的监事会全程严格把控,做到了颗粒归仓。

根据村上成立的股份经济联合社与“立新军屯”签订的合同,公司首先对800亩土地进行了宜机化整理,然后提供种子、农资、技术及全程社会化服务,并对土地所产粮食进行市场化开拓、商品化包装。产品销售后,双方进行结算,扣除一切成本,利润归村集体。

据初步估算,第一季小麦成本共支出46万余元,净利润约14万余元。“但这里面含有约16万元土地整理费,以后就不会有这一笔开支了。”羊依兵说,秋季种高粱成本比小麦要低,两季拉通算下来,正常年份800亩地一年下来纯利润也能超过100万元。

羊依兵说,接下来将启动二期工程1000亩,明年启动三期工程,总共实施2500余亩。“全村总耕地面积3000余亩,可见绝大部分土地实施了这种经营模式。”照这样算下来,2500余亩土地通过农民、村集体、公司三方紧密合作,一年村集体纯利润将达到300余万元。

“这笔钱我们将研究一种分配机制,既然是农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托管经营,大头肯定是分给农民,每亩能分多少呢?我想至少要高于当地土地流转收益。”羊依兵说。

多种模式共存,集体经济收入路子宽

“塘库堰租赁6000元,土地流转组织费4000元,5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4万元,垃圾收集转运费2.7万元,仅这些每年就有7.7万元了。”三元镇友爱村党委书记余勇说,加上120亩撂荒地整治、村集体托管经营收入,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大幅增长。

友爱村由原友爱、长发、严家庵村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3000余亩,因脱贫攻坚时期基础建设扎实,尤其是道路建设遍及各家各户,生产道延伸到大部分田块,所以撂荒地占比不高。“全村200余亩,不到10%,今年将全部消除,由村集体托管经营。”余勇说。

而这一块将成为今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根据目前春季实施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秋季将实施油菜或小麦种植规划来看,玉米亩产值1400元、大豆亩产值1050元、油菜亩产值1020元,每亩综合产值为3470元。120亩年总产值就是416400元。

“我们实施的是全程机械化,扣除机械和种子、农药、化肥等成本开支,每亩约800元,120亩为96000元,那么最终纯利润也有30余万元,保守算20万元没问题。”余勇说,到明年,村集体托管经营的撂荒地达200亩,村集体从中增收将达到30万元以上。

因原友爱村是贫困村,今年该村将有一笔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我们将用这笔资金建一座养牛场,再利用农商银行提供的100万元产业信贷资金买牛,根据两笔资金的规模,首期养殖150头,然后逐年扩大,到饱和300头存栏没问题。”余勇说。

根据养牛业每三年出栏两批牛来算,平均每年出栏量在100头以上。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每头牛纯利润在4000元以上,那么养牛场每年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万元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