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图被《东方航空报》采用,并在本年度第10期刊出。
本文得到该报李琳子编辑的指点和帮助,在此向她致谢!

古风纯朴的隆里古城保存了大量古建筑,科甲第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座。
在贵州的东南一带,是苗族和侗族集中的地区,但在这一片苗侗文化之中,却固守着一方汉文化的小城。古城隆里,就是这个自成方圆的所在。它的历史由来,它的建筑特色,以及浓郁的民风,无不诉说着一个历史的传奇。
到达锦屏县城已是黄昏时分。锦屏距离隆里尚有45公里的路程,于是马不停蹄连夜赶去,而夜行也如同走入时空隧道,仿佛见到隧道那头的光亮,就回到那时的时空了。
而隆里也没有辜负我这一番自作多情的臆想,当清晨窗外那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揭开了古城新的一天,也为我揭开了历史曾经的一幕。站在真武山上,我看到橘红色的晨光照在古城墙和清阳门的塔楼,就如同一幅古远淳朴的风俗画。隆里古城坐落在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中部,四周地势平坦,良田千亩,龙溪河水绕城西蜿蜒向北流去。远处群山环抱,数万余亩的林海,浓荫覆盖。这一派田园乡居,熟悉又久远。
军屯制的产物
隆里古城是600年前明朝“调北征南”、“屯田戍边”形成的军事城堡,是明代汉人进入西南地区实行军屯制的产物。由于古城一带开阔的山间地带,是古时通往黎平的咽喉要地,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派第六子朱桢在平定古州吴勉义军后,为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在隆里屯军留守,开始大规模筑城垒堡,后又设置“龙里守御千户所”,负责管辖当地军政事务,此后又于永乐年间再次修筑,形成现有古城格局。到了清代顺治年间,清庭废除卫所制,为取“隆盛之意”,千户所更名为隆里所,古城的军事作用逐渐削弱,慢慢地演变为一个汉民族聚居的传统村落。虽然历经几百年俗世炊烟,走进古城,当年的军事城堡格局有章可辨。占地面积近7万平方米的古城,用卵石框边筑成高4米的土埂围了四周作为城墙,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城门并均建有城楼,城墙外有城壕和护城河。城门设有内外两道,即在门洞前筑有一堵围墙,出门洞后需转90°弯再出一道门才到达城外,形似“瓮城”结构,也被俗称“勒马回头”,种种设置均为加强古城堡的军事防备功能。城内的街巷纵横交错,但交叉均不成“十”字而为“丁”字,因为“十”与“失”谐音,是军事城池所忌讳的,而“丁”则可寄寓人丁兴旺,城池永固,同时丁字路口更可造成街巷错综复杂,有利于巷战。居民的后院均设有后门,户户连通,便于战时通风报信。
令人惊讶的文化古迹
除了迂回绕转的军事布局让这个小城显得很为神秘之外,城中文物古迹的众多及保存的完好也让人非常惊叹。当我第一次从清阳门进入到这个古城之时,惊呼自己遇见了一座“世外桃源”。
古城的街道让人眼前一亮,均用鹅卵石漫铺成龟背形花街路面,镶嵌出各种图案,以蜈蚣、古钱币居多,经过几百年人们的踩磨,已经相当光滑,这样的街道旱不灰、雨不泥,如果是阵雨过后进入古城,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千干净净。
当地的居民大多来自江南,以安徽、江西居多,其建筑形式、艺术手法均具有明显的徽派特点。古城现存典型民居建筑40余幢,以龙标书院、陶家大院、科甲第、武举第和两座王氏宗祠最为完整和典型。除此之外,古井、古街、张应诏墓、土司墓、龙里司花桥、平水石桥以及数以百计的古代碑刻,给人留下对远古的遐想。
龙标书院是其中的翘楚,相传创自唐朝诗人王昌龄。隆里在唐朝设置龙标县,著名诗人王昌龄曾贬谪于此,遂创立学院教学,以变风俗。现在的建筑为清朝雍正年间张应诏离职回乡后重修。龙标书院旧时为黎平府的八大书院之首,为封建时代培养了大批人才。
依旧热闹的传统民俗
舞龙灯恐怕还是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但渐渐都在都市化的步伐中远去了。而在隆里,舞龙灯依然热闹如昨,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要赶来观看。锣鼓一响,东、西、南、北门各路舞龙同时出动,会聚城中广场,锣钹鼓号齐鸣,群龙竞技,热闹非凡。而龙灯制作精巧,玩耍的名头也很多,有串花龙、金龙抱柱、滚地龙等等,花样百出。
正月元宵是舞龙活动的高潮,为隆里的“狂欢节”,是古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这天除表演舞龙技艺外,玩花脸龙是当地特有的风俗,花脸龙表演活动由傩戏演变而来,舞者均画脸谱,相传取材于宋朝建国初期“蓝季子会大哥赵匡胤”的民间故事,为全国独一无二。
在民间流传下来的汉戏,也是当地每年农历正月要演出的传统戏剧节目。它类似北方的京剧,表演时锣鼓助兴,京胡伴奏,生、旦、净、丑俱全,人物扮演逼真动人,情状古朴自然,唱词优美,唱腔圆润。传统剧目《白蛇传》、《岳飞传》、《罗成战山》、《铡美案》一出连着一出。
和蔼可亲的古城居民
古城里的生活宁静安详,没有时代的紧迫感和大都市的喧闹和繁杂,也许是这份安详,使得隆里古城的人们淳朴、和蔼和善良,无论老人或孩子,对人总是笑脸相迎。他们会为你留下姓名和地址,他们信任你,相信你会将照片邮寄给他们。
隆里古城最让我喜欢的是这儿的孩子,他们没有城市里孩子的过于聪明和老成世故,更多地保有了孩子的天真和可爱。入古城时,遇见城里三个玩耍的小女孩,她们兴高采烈地追随着我,我也兴高采烈地陪伴着她们,跟她们将故事,给她们拍照,快乐地游览古城,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上午。我们交了朋友,如今,我还记得她们的名字。在我的记忆中,古城的风景里,古城的一草一木,仿佛都有着她们的身影。当我想到隆里古城,就会想到她们。
旅行提示
美食特产:隆里腌鱼、重阳酒、米花、炒米、麻叶。
住宿:古城内外均有旅游指定接待户,可在接待户吃住。
隆里网址:http://www.gzjpll.ccoo.cn/
交通:
1、隆里位于锦屏县城的西南部,先从凯里市坐车到锦屏县,每天上午、下午均有几趟,车程约4个小时。再在锦屏转乘去隆里的直达车,车程约1小时。
2、也可从南部黎平县北上,在黎平汽车站乘黎平往敖市的班车,途中在隆里下车。须提醒的是,黎平到敖市的车有经过隆里的,也有不经过隆里的,上车前先问清。

走进清阳门的入口,就走进了一段凝固的历史。

古城的古井很多,它们静静聆听岁月里流传的故事。

和“龙”玩耍的孩子。

传统的舞龙依然装点着村民节庆的热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