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当十五的月亮来到之时,总能让人类激动一番。于是乎,赏月、喝酒、吃月饼,不亦乐乎。于是乎,团圆、谈情说爱、写诗赋词,又浪漫一回。
月球真是个好东西,它永远环绕着地球旋转,是地球的好伙伴、好兄弟。它让地球潮起潮落,让地球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它还令到人类对它产生依恋。
曾几何时,报上说,外国曾有科学家提议,用核弹炸毁月球。皆因地球气候的差异、生存环境的恶化,如干旱、沙漠化等,乃拜月球所赐。倘若没有来自月球的引力,地球地轴倾斜的角度就会复原,从此就平衡了,地球就会四季如春,南北两极也会回暖,绿草、鲜花满地球生长,人类也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享受幸福生活......
此种做法的利弊关系暂且不表。之所以有炸毁月球之说,还得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说起。别小看咱们古代的神话故事,它可是人类古老的记忆,远古时候的往事及历史事件,皆以神话的形式流传了下来。研究这些神话,可揭开人类、地球以及月球的奥秘。
尚年轻时,喜欢读一些“奇书怪书”,关于月球的传说,这里略谈一、二。
“天地分离”
“地”,当然是指地球,而“天”,在咱们的古文字里,是指月球。
有资料显示,月球是一个有强硬表壳的中空体。地球的年轮是45亿年,而月球的年轮则是200亿年。也就是说,月球并不是太阳系的产物。说法一,月球是太空人的宇宙飞船,它曾悬浮在地球的北方靠近中国的附近。因战争使得月球从近地轨道上升,地、月分离形成巨大的引力改变了地轴并引发大洪水。故有“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一说。
神与神之间的战争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黄帝与炎帝的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共工与祝融的战争,这三次战争,被视作一次神与神之间的战争。那些记载中的巨人,几乎都是被雷神劈死,那些消灭巨人的战争,都是在闪电、轰击、大火中进行,实际就是一场极现代化的战争。而战争的结果,就是天地分离,即月球离开地球,到达现有的位置轨道。
“天穿一洞”
神与神战争的另一结果,就是“天穿一洞”。共工与祝融大战失败后,咽不下这口气,一头撞向支撑天地的大柱子--不周山,造成天崩地陷,天地分离,天塌了一个大洞。
从地球上看去,月球上有一片昏暗的地带,那是月海。由于月海为黑色的金属钛和铁构成,故看上去呈昏暗状。
月海总面积1125万平方公里,占月球表面的1/3。月海很平坦,平坦得就像台球桌一样。阿波罗宇宙飞船采回的月岩分析认为,月海岩是由钛、铬、锆等耐高温、高强度、高防腐的金属凝固而成。溶解它们需要4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谁能将钛熔化并覆盖入得萨斯州一般大的地域?那是有高智慧的生物才能办到。
这又联想到下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
补什么“天”?补的是月球。“女娲补天”被认为是修补月球的一次行动。女娲“采七色丹石,以补苍天”,女娲之补,月海之洞!
月球因在一次外星人的星球大战中,受到重创。月球面向地球的这一面,其深色的部分月海,即为“女娲”所补。
月球与我们地球一样是太空中一颗旋转的星球,它围绕地球旋转的同时,它自身也在旋转。但我们只能感觉到月亮绕地球的旋转,它每月定期圆缺一次,周期刚好是29天。可我们永远感觉不到月亮自身的旋转,它总是以一面向着我们,而把另一面隐藏在黑暗之中,这是因为月球的自转速度方向刚好和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速度方向相同。
阿波罗探月资料表明,月球的表面千疮百孔,月球的背面有许多环形山,且有许多排列规则的火山口,准确的说,是弹孔,是某种智慧生命连续轰击月球时造成的。
“女娲补天”还牵扯另一个故事“十日并出”,这里就不再啰唆。
地球上的“天外来客”--澳大利亚
最近读了一篇美国读者文摘,关于澳大利亚的文章,说澳洲是“天外来客”。
翻开地球版图,澳洲是一块奇特的大陆。它远离其他大陆,土壤大致呈圆形分布。地壳结构想必也如此。而它的周边岛屿分布极具规律性,呈三道弧,这三道大弧结构所表示的都是大洋底的皱纹,这一系列的岛屿是经巨大冲撞后的产物。
科学家们推测,澳大利亚原本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他坠落到地球上,把地球给砸扁了,造成了地球上的大海啸、大地震,致使地球生物大灭绝。
如此说来,澳洲才是地球的原配,而现在的月球,只是第三者。
美国是登月先驱,六次登月,留下许许多多的谜团,其一就是六次登月之后,正值须进一步揭开月球奥秘之时,美国人嘎然而止,这又是为何?有说法一,即美国人受到了外星人的警告。在月球的另一面,即我们永远也看不到的那一面,是外星人的基地,云云。
月球真有说不完的故事。值得欣慰的是,人类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探月行动。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人类解开月球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