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连州的故事

(2007-04-10 20:20:33)
标签:

昔日的故事

故地重游

分类: 岁月回声
    连州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在那儿生活了八个年头。那儿有粤北的峻山秀水,还有众多的人文古迹、古建筑群。就说我先后就读的两所县中学吧,就是旧时名人或财主的庄园。当然,在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它的珍贵。我们生活在风景里,却没意识到它的美。
    而今生活在南部富庶的珠三角,想念曾经生活过的粤北山区,那挥之不去的情结,时常会在梦中缠绕。想念那儿的山,想念那儿众多清澈的河流,以及连江的古渡口,想念塘东湾,想念那儿哺育我的母校……
    连州的故事
    连州的故事
    曾经江水充沛的连江,如今江水日渐稀少。
 
    塘东湾
    塘东湾,一个很乡下的地方。小山上长满了茶树,一条弯弯的小河在山脚下的村庄边流过。
    在塘东湾的日子,我每天要挎着书包,沿着田埂到几里路外的杨梅村小学上学。因路程较远,故时常逃学,开些小差。那儿的老师和同学对我宽容以待。我的班主任张老师,和蔼可亲,记得她的身体不好,如今想必已不在了。那些日子里,跟那儿乡村的孩子学了满口土话。
    暑假,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在那条流经塘东湾的小河里,度过整个假期,游泳、垂钓、捕鱼,晒得黑黑的。我们熟悉河流的每一处,哪儿水深,哪儿鱼多,哪儿会有什么样的鱼……
    连州的故事
    如今的塘东湾村。
    连州的故事
    昔日的小河,如今已近干枯。这里曾是我们洗澡及村妇们洗衣服的地方,当时的河水可是又满又急,我们一群孩子在此扎跟头。
 
    古渡口
    连江的古渡口,过去是我们入连州城的必经之地。节假日,我会随父母亲逛连州城。我们不走大路,大路太远,而是走那条田边小道,行至那个古渡口,乘船度过连江,即到连州城。每一个乘船的人,无论大人小孩,过渡后都要给撑船的船夫三、五分钱。没钱的,船夫也不会太计较。记得有一回,一个挎书包的孩子被船夫盯问时,红着脸,摊开两手,一副紧张而惭愧的表情,惹得父亲和船夫哈哈大笑。
    渡口边有卖“酸缸”的,每次路过,我常要买一块酸萝卜,味道好极了。
    连州的故事
    如今,古渡口已不复存在,给新建的大桥取而代之了。
 
    连州中学
    连州中学座落在美丽的巾峰山脚下。校园里,尽是漂亮的古建筑群,且多为木质结构的建筑。到处是小桥流水、奇山怪石。那些假山,成了我们的最佳游乐场所、玩游戏的隐蔽处。
    住在校园的日子,印象最深的是吃不饱饭。每顿三两饭,加一点青菜或咸菜。整天饿着肚子,哪还有心思观赏校园的美景啊!也无心念书,总是漫无目的地行走……
    连州的故事
    巾峰山,连州的标志。曾动过无数次攀登它的念头,最终也没实现这个愿望。
    连州的故事
    校园内的古牌坊。
    连州的故事
    连州的故事
    连州的故事
    曾经的教室。这样的古建筑物已所剩无几了。
 
    “五七”中学
    座落在当时叫“反帝山”的县“五七”中学,是连州镇中学,在那儿,我度过了两段快乐的时光。那时,我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每天行走两趟,约十来二十公里。现在回想起来,长距离的行走,对我受益匪浅。大概从那时起,即养成了行走的习惯。后变换环境,无须再长距离行走时,反而不自在了,两脚发痒。
    该中学位于连江江畔,两条河流汇流的三角洲地带,在一座非常美丽的小山包上。我们的校舍也都是漂亮的木质古建筑。这里真可谓是山清水秀,点缀着美丽的人文景观。
    我的同学,大多是周边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宽厚朴实,不像城里或工矿的孩子那么刁钻。他们很好相处,能给予友情和帮助。在那儿,我有好多朋友。如今还时常想念着他们。
    还有一个时期,因家庭搬迁的缘故,在该校居住和学习了一年,住在“古文物楼”里,享受了“贵族”生活。令人心疼的是,该楼没了,成了历史。
    连州的故事
    从“反帝山”眺望大桥景。
    连州的故事
    从“反帝山”看到的另一边的景。该桥应该数连州最老的桥了,是过去我每天要穿行的。
    连州的故事
    江的右侧是“反帝山”,过去我们常在山下处洗澡游泳。
    连州的故事
    山边的村庄。
    连州的故事
    当年的“五七”中学,如今已变成“市二中”,原来的古建筑校舍,全没了,变成图中所看到的。看到此情此景,我真想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泰山观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