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森林它一丛丛。我看不到他的行踪,只听到那南屏钟。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它好像是催呀催醒我相思梦……”踏足南屏,首先想到的就是蔡琴的“南屏晚钟”这首歌。
当然,此南屏非彼南屏也。此黟县的南屏村,原名叶村,后因村后南屏山而更名。它也是古徽州驰名的古村落之一。
古徽州的乡村古朴厚重,充满沧桑之美,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看多了,也许会产生某种视觉疲劳。而在我的眼中,南屏村则更加宁静、悠闲,更少商业气息,而它的黄昏景色也是最美的。这又是它的不同之处。
午后的村景:
古老的民居。
南屏村在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
古老的街景。
南屏村内有纵横交错的72条深巷、36眼井和300多幢明清古民居。
余晖中的古民居是那么庄重和静美!
高耸的古民居马头墙。
南面的村景。
天空中的“云”渐渐变成“霞”。
北面的村景。
天空的云层在南屏山上开了个天窗,就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
东面的村景。
鱼鳞天就像罩在南屏村上的一张网。
西面的村景。
落日的余晖,放出一道道射线,更显得美轮美奂。
宗祠与民居:
叶氏宗祠。
叶氏四世祖叶奎光,明成化二年(1466)当过山西岚县知县,他的孙子叶廷玺便主持建造了这座祠堂。
大门上端悬挂着“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的金字匾额,显示着先祖的勋业,也使子孙蒙受荣光。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对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十分精致。4根大石柱托着额枋,上面雕刻着古鼎宝瓶类的祭器。
明弘治年间的奎光堂,是当年叶姓祭祀其四世祖叶圭公的会堂。
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座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古徽州的乡村,总少不了居家精美的雕刻艺术。
依旧是沧桑的古徽墙和“商”字样的门。
门、门、门,进门与出门。注意看进口,第一、二道门之间的石板路呈S形状。
民居的大厅、阁楼和内院。
南屏的石雕店。这些精美的石雕都是店主自己的作品。
街边小食。在她这,一连吃了几个她做的饼。该饼她取名叫“南屏比萨”。
“南屏比萨”,味道好极了!
南屏有“中国影视村”之称。《菊豆》、《复活的罪恶》、《南京的基督》、《大转折》、《徽商》及《风月》等多部影视片曾在此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