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客

(2009-04-09 07:46:47)
标签:

蜀军

政客

魏军

失街亭

马谡

人在旅途

文化

诸葛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客

    说到<纸上谈兵>,就会想起<三国演义>里马谡,生于公元190年,死于公元229年,马良之弟,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因其临危请缨,立军令状把守街亭,后因"纸上谈兵"而失守,后给孔明挥泪斩首......
   三国演义大概是这样描述的,当时孔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做出了让马谡等守街亭要塞时,就寻思着,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屯兵扎寨.马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马谡虽自幼饱读兵书,但和战国时的赵括一样,只会纸上谈兵.在这一点上,作为如此睿智的诸葛亮,不可能不了解马谡的能耐,在如此重大的战略选择上,居然用人不当,造成整个战略上的被动,就算他与马谡有世交,也不会贸然如此决定!战国时期,作为谋臣的范蠡,尚且可以在战机还未成熟,难言全胜时,一二再再而三阻止越王勾践的出兵攻吴复国的决定,但是当天时,地利,人和三位一体时,果断出兵.而当勾践出现妇人之仁时,范蠡坚决阻止,一举歼灭吴王残部于姑苏山上一带.这说明一点,政治斗争是血腥的,不可以妥协的.
   回头看看神机妙算诸葛亮,他在马谡失街亭后,挥泪斩马谡,当时居然还想起了知遇之人先祖刘备在白帝城临危托孤之时说的一句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这句话让人觉得太可笑了,说来说去, 失街亭应该是诸葛亮的过错啊!否则,就是诸葛亮别有用心.
   马谡的狂妄,无知不仅害了自己,而且坏了蜀汉伐魏之大业,死不足惜!但是,作为政治家的孔明先生,难道真的糊涂到连蜀弱魏强之势都不清楚吗?不知己知彼,还能战吗?事实上,诸葛亮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受人所托,忠人之事",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为什么不学范蠡一样,先做好天时,地利,人和三位一体的准备工作呢?当时范蠡花了20年时间处心积虑去灭吴国,而诸葛亮还有20年的命吗?想准备也准备不了呀!
   由此可见,诸葛亮伐魏既带有义气成分,又带有很强的侥幸心理.当时,魏国有司马懿主掌魏军,兵强马壮,而蜀军单靠诸葛先生个人的聪明才智去与魏军作战,客观上说,"好汉难敌人多",蜀军长途奔袭,与优势魏军硬碰硬较劲,结果丢失了荆州,接连夷陵之败后,蜀汉政权再也输不起了.可以这样理解,对于蜀汉政权来说,任何大的损失都可能把它推到灭亡的边缘.在这一关节眼上,诸葛先生不能不明白.
   审时度势,蜀军不能再战,应该及时转入战略休整,蓄势待发才是上策.因此,诸葛先生应该选择全身而退,乃为上策!但对如此声势浩大的北伐,没有充足的撤军理由,这能向蜀汉君臣和百姓交代吗?于是,很可能聪明的诸葛先生就想到了街亭,而此时的司马懿也同样想到了街亭,他渴望切断蜀军退路,一举全歼蜀军主力,建不世之功.于是街亭之战展开了....
   如何分析评价街亭之战和马谡的责任?
   我们先找个可对战例进行分析,例如,古代希波战争中的温泉关之战,李奥尼达凭天险,虽竭尽全力,但最终不免关陷身死.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援军.由此可见,以绝对劣势兵力据险而守的一方,若得不到及时增援,那是很难守备成功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呀!因此,我们不难觉察到街亭之战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诸葛亮,而不在马谡!即使马谡部署得当,亦不过多拖几日而已.单凭马谡所部力量是绝对守不住街亭.诸葛亮交给了他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焉能不败?!
   再回头看看诸葛先生的运筹,他已估计到司马懿要打街亭,街亭的重要性他比谁都更清楚.战术如何应对?作战中如何用人?他应该胸有成竹.但直到街亭失守,诸葛先生竟没有任何动作,为什么?他这段时间究竟在忙些个什么?这太让人迷惑了.....
   而当司马懿占领街亭以后,诸葛亮竟然在这样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迅速全身而退.这难道不是政治阴谋吗?!望着那连绵的崇山峻岭,真让人不得不钦佩诸葛先生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华.先生不是神人,他能做到这点,应该他事先不仅有过周密的安排,街亭之战只是个幌子,他应该甚至战前就谋定从另外通道撤退的准备了.否则,亭失守,难保不军心大乱,全线崩溃.
   如果是另外有通道可以保全蜀军安然撤退的假设成立,那么街亭战略意义就不见得华山一条路了.而他派马谡去守街亭,并要他立军令状的用心,就值得推敲了.假设诸葛亮借马谡的头来搪塞蜀汉君臣之口,就可以交代的过去了.果然,古往今来,出师祁连山失败的责任都落到了马谡头上,而诸葛先生还是逍遥派掌门人!可见先生权术之高明,马谡这个替罪羊之愚顿,换言之,马稷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马谡之死,不仅为蜀汉撤军提供了一个充足的理由,也给丞相先生一个台阶下.既保全了蜀军的颜面,又确保了丞相的英明.
   在私,于诸葛先生个人而言,仅牺牲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马谡,就维护了自己的威望,代价不高!且还让马谡感激着去死,手段高超啊.凭心而论,诸葛先生出色地把自己的权术和蜀汉的最高利益高度统一起来,千古权臣亦惟有先生能做得如此完美无瑕!
   综上所述,诸葛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