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不食”
孔子主张吃应季的食物,提出“不时不食”,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否则,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
“不时不食”即是“时食”。大而言之,人的一生中,不同时期应有适宜自己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食单。一年四季应当根据时令安排合理的膳食。小而言之,一月之内,或一日之内,饮食要适时。说到底,适时而食就是要求人们顺应体内生物钟的节律进食。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已有了“四季食单”。饮食四季分明,那是因为动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肉质会有不同。所谓“小满河歪(蚌)瘦蹩子,夏至鲫鱼空壳子,端午螃蟹虚架子”,说的是违时之食。又如海、河鲜,清明前,刀鱼刺软,河蚌浆足;夏用鲤、虾;秋鲈霜蟹,都是因为此时的鱼虾,体肥味美,养分充足。
植物性原料,食其茎叶者,应取其木质素含量最少时。选食其根茎者,宜在其淀粉含量充足,并易于糖化时。选食其花者,宜在含苞待放时。选食其果者,当不食未熟之果。须知“五月萝卜空心菜,六月韭菜老驴草”,并非随口说说而已。
所以,我们应该吃当时当令当地生产的食物。记得我母亲在世时就曾对我们说过:“要想死得快,就吃大棚菜。”确实是很有道理的。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我们应该尽量不吃或少吃反季节的食物。

图片来自网络
真诚感谢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