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周围为何频长倒刺
指甲周围的皮肤与手上其它部位的皮肤结构略有不同,覆盖甲板近端1/4的称为近端甲褶(PNF),这部分皮肤缺乏毛囊,没有皮纹和皮脂腺,皮肤也相对更薄,是炎症、化学刺激、过敏反应的常见入口。
指甲周围的的倒刺,医学上还有个学名叫“逆剥”,这是一种常见的甲周皮肤问题。它是因为角质层过于干燥而发生分离导致的现象,多数都与习惯性咬指甲、劳动、打球等物理摩擦、频繁接触洗衣粉等有关。
角质层是皮肤最表层的一层薄薄的“死皮”,是皮肤的第一道屏障。角质层表面有一层皮脂,是皮肤的天然保湿剂,可以减少角质层水分蒸发,保证适当的含水量,使角质层和下面的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
友情提醒:
1.不要揭下或咬掉或撕下倒刺,这可能会导致皮肤撕裂出血和感染。
2.可用锋利且清洁的指甲剪(钳)整齐地从根部剪掉倒刺。
3.每次洗衣、洗手后都立即使用护手霜涂抹均匀,保护角质层。护手霜的主要成分多为硅油(二甲基硅氧烷)、羊毛脂等疏水成分和甘油等亲水成分的均匀混合物,甘油能“拉拢”周围的水分子,保证皮肤的适度湿润,油脂能防止水分的蒸发,从而达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4.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甘油溶液在空气特别干燥时反而会吸取皮肤水分,起不到保湿作用,因此对于常起倒刺的人,不推荐单用甘油溶液保护皮肤。
5.单纯的甲周倒刺基本和维生素缺乏无关,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预防甲周倒刺,皮肤护理最重要。
6.许多人都有一个通病:爱干净、爱洗手、爱涂护手霜。其实,皮脂是人体最佳的保湿剂,不论怎样的护手霜都只能模拟皮脂的功效,因此对于一些职业性皮肤问题,戴乳胶手套是比较好的选择,这样可以减少洗手的次数,也减少了皮脂的丢失。当然,乳胶过敏的人例外。
资讯来源网络
真水编辑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