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
担
( 此文发表于2002年4月6日《扬子晚报》C6版
)
那年我随队里男女劳力上河工,在又深又滑的河底,上锹的社员戏謔地对我说:“管你能挑不能挑,一头给你两大锹!”一担湿漉漉的河泥足有一百二三十斤,我一咬牙担上肩,颤巍巍地沿着陡峭的河坡向上走。
当我终于将一担担的河泥挑上河堤直至收工时,周围的社员都由衷地发出赞叹:“这个知青真不简单!”可谁又知道我第一次挑担时的窘况呢?
记得刚到农村插队没几天,队里要到邻队去买薄荷根回来种薄荷熬油卖钱。因队里穷,男劳力大多外出谋生了,所以都是女社员去,我也自告奋勇地加入了她们的行列。
我们几个知青住的那家房东(我喊她二姐)帮我找来了一副柳条编的兜子和一根宽宽的青竹扁担,她说宽扁担不压肩。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离庄六里多路的邻队。邻队队长指着一堆白白嫩嫩散发出阵阵薄荷清香的根子叫我们自已装。看见别人都把兜子装得满满的,我也不甘示弱,一个劲地往自己兜上装,二姐见了赶紧过来对我说,你才来,没挑过,半兜都嫌多,再说又不是里把路……
果然,才走了没多远,就觉得脚下越来越沉重,肩膀也开始疼起来,我笨拙地把担子从右肩换到左肩,又从左肩换到右肩,脚步也越走越慢。渐渐的,落在了最后。这时二姐有意放慢了脚步靠近我说:“叫你少挑点还不高兴,要知道一里轻二里重三里四里挑不动呀……”说着从我兜中又拿走不少根子。好不容易挨到进庄,我强打精神,努力挺起腰杆,尽量跟上大家。几个孩子见我过来,指指划划地说:“快看呀,知青挑担像扭秧歌……”二姐上前驱散他们道:“别闹,人家才来,从那么远能挑回来不错了……”这时队长叫把薄荷根子挑到场上过秤好记工分。一称我挑的才二十几斤,别人大多七八十斤,二姐的足足有一百斤。我一看,脸都红了。
从那以后我循序加码锻炼,渐渐的越来越能挑了,直至可以像男劳力一样上河工。
如今,我回城已二十多年了,可第一次挑担的经历仍难以忘怀。我常想,人生也宛若挑担,经历得多了,也就应付裕如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