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年有关的那些事

(2009-04-26 16:59:49)
标签:

过年

节日

传统

文化

分类: 人文/历史

与年有关的那些事    年的传说由来已久,但究竟始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除了说年是头海底怪兽外,还有很多其它与年有关的传说。如《异闻录》中载:李畋居于山中时,其邻人家中常常被山魍作祟,李畋就告诉邻居,将竹子放在火中烧烤,结果竹爆声惊天动地,将山魍吓跑了,从此人们就用爆竹来祛除邪气。有了四大发明之后,人们就以炸药来替代爆竹,效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人们之所以将鞭炮称作爆竹,即源于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可见爆竹与年是息息相关的。《山海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东海渡朔山有棵特大的桃树,蟠蟠曲曲三千余里,向东北方向的树枝被称作鬼门,有成千上万个小鬼从那里进出,害人不浅。后来出现了神荼、郁垒两个天神,成天专捉那些小鬼喂老虎,不久也就捉光了,为老百姓增添了不少福祉。黄帝知道后,觉得这两位人才难留,就派人用桃木板画上二神的肖像,贴于门上,结果也很灵验,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将桃符挂在门前,藉此驱鬼、求吉,保佑平安。至于屠苏酒,那是唐代医圣孙思邈创造的。他为人善良,总在除夕时送些草药给乡邻百姓,让他们浸入井中,初一早上取水,兑酒饮用,可保一年不染疾病、平安度过,人称“屠苏酒”。

    正月为何读“zhēng”月,那是秦始皇的原故。秦始皇名赢政,人为避其讳,所以改正月为“征”月,后来人们直接将“正”读成“zhēng”了。正月从初一到初七都有专门的属性。如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古人为什么会这样编排,除了与农耕有点关系外,其它原因就不是现代人所能研究出来的,即使有新见解,那也不过一家之言而已,难以令人信服。

    农历十二月叫腊月的称呼也有三四千年了,夏朝称“嘉平”,周代称“大腊”,秦朝以下就统称“腊月”了。以前腊月是祭天的,后来延伸了,不仅祭天,也祭祖。

    说实在的,小时候一到冬天就天天盼过年,那种盼劲,真不亚于现在人盼中个五百万大奖那样心切。因为过年有许多好处,一是有新衣服穿,二是有鱼有肉吃,三是可以收到一些压岁钱,填充那早已瘪得不能再瘪的口袋,四是大人的管教松了,活动范围宽泛了,即使有些出格,也不会受到严厉的呵斥。现在回想与比较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啊!

    现在过年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氛围,也缺少了那份激情,就像是在走程序,平淡得出奇。不过话说回来,《常回家看看》那首歌还是挺感动人的。现在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即使有兴趣,也顾不上那些的古老的风俗与礼节了,所以平时回家的次数少了,功利性的东西却多了,利用过年的机会和老人团聚,和兄弟交流就变得非常珍贵了。至于亲戚间的往来,朋友间的宴请,邻里之间的问候,也是是春节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最有趣的还是酒文化,在节日期间可是发挥到极致啊。春节多交往也就多宴请,那种高谈阔论之后,觥筹交错之间,酩酊大醉之下,各种醉态纷纷呈现的时候,也是令人捧腹大笑的开心时刻。杜甫有一首《酒中八仙歌》诗,将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人的醉态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真是让人拍案叫绝!现摘录如下,既可作为本文的结尾,又可供大家分享。需要说明的是,诗中的八仙都是历史名人,有君子之概;而我们所交往的多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小人居多,君子稀缺,但其醉态万端与古人也有神似之处,这也许就是人的共性吧!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库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废万钱,饮入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投笔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