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的地质构造简介
(2011-01-26 15:05: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活到老学到老 |
2、第四纪地层
第四纪地层层序见表1。
(二)侵入岩
黑龙江省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侵入岩极为发育,出露面积约11×104km2,有超镁铁-镁铁质岩类和花岗岩类,其中酸性花岗岩类最为发育。共有基性、超基性岩体268个。中酸性、酸性岩类岩体300余个,可划分8个旋回。即中生代的燕山期、印支期两
第四纪地层层序表
统 |
时代 |
大兴安岭分区 |
东部山地分区 |
小兴安岭分区 |
松嫩平原区 |
三江平原分区 |
距今年龄 (万年) |
|||||
东部 |
西部 |
|||||||||||
全新统 |
Q43 |
冲积层 |
冲积层 |
冲积层 |
冲积层 |
冲积层 |
冲积层 |
0.25 0.75 1.10 |
||||
Q42 |
黑土层、泥炭层 |
黑土层、冲积层 |
黑土层、冲积层 |
黑土层昂昂溪文化层 |
昂昂溪文化层 |
淤泥质亚粘土 |
||||||
Q41 |
冲积层 |
黑土层镜泊 晚期玄武岩 |
冲积层龙门山组 |
冲湖积层 |
冲湖积层 |
冲湖积层 |
||||||
上更新统 |
Q33 |
雅鲁河组 |
冲积层 |
冲积层镜泊 中期玄武岩 |
尾山组冲积层 |
顾乡屯组 |
顾乡屯组大兴屯组 |
别拉洪河组 |
7.00
20.00 |
|||
Q32 |
埋藏冲积层 |
埋藏冲积层 |
埋藏冲积层 |
哈尔滨组 |
齐齐哈尔组 |
向阳川组 |
||||||
Q31 |
诺敏河组 |
冰碛、冰水堆积 |
冰碛、冰水堆积 |
|||||||||
中更新统 |
Q24 |
浅褐色风化壳 |
浅褐色风化壳 |
浅褐色风化壳 |
上荒山组 |
林甸组 |
四段 |
浓江组 |
40.00 60.00 80.00 100-200 |
|||
Q23 |
绰尔河组 |
冰碛、冰水堆积层 |
乐山组 |
下荒山组 |
二段 |
三段 |
|
|||||
Q22 |
平台组 |
红色风化壳镜泊 早期玄武岩 |
红色风化壳 东焦得布山组 |
二段 |
||||||||
一段 |
||||||||||||
Q21 |
白土山组 |
土龙山组 |
口门子组 |
一段 |
|
|||||||
下更新统 |
Q1 |
|
|
|
东深井组 |
泰康组 |
冲湖积层 |
248 |
||||
|
东华组 |
|
湖积层 |
|
||||||||
|
|
猞猁组 |
|
个旋回;古生代的华力西期、加里东期两个旋回;元古代的张广才岭期、晋宁期、兴东期三个旋回;太古代的麻山期一个旋回。其中:山期岩性以斑岩、碱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等组成;印支期岩性以碱长-碱性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华力西期岩性以碱长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加里东期岩性以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混染花岗岩等组成;张广才岭期岩性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组成;晋宁期岩性以白云母绿帘石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兴东期岩性以花山岗岩、花岗闪长岩、混合花岗岩等组成;麻山期岩性主要以混合花岗岩、辉石花岗岩、辉石岩、角闪石岩等组成。
(三)地质构造
黑龙江省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接合部位、构造发展多阶段,多旋回、不平衡性明显,地壳活动性较强,因此,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按大地构造发育阶段、演化特征和构造发展结果,可将本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2个Ⅰ级构造单元,6个亚Ⅰ级构造单元(表2)。
黑龙江省大地构造单元分级
Ⅰ级构造单元 |
亚Ⅰ级构造单元 |
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 |
额尔古纳地块 |
兴安岭地槽褶皱系 |
|
小兴安岭-松嫩地块 |
|
伊春-延寿地槽褶皱带 |
|
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区 |
老爷岭地块 |
完达山地槽褶皱带 |
本省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了东西向构造被北东向构造改造、截切的复杂断裂分布特点。
东西向断裂
是本省最发育的一组断裂,主要分布于北部,一般具有生成时间较早、继承性活动强的特点。
北东向断裂
分布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黑河一带,多生成于古生代,有继承性活动,与岩浆岩活动和内生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南北向断裂
本省境内不发育。主要分布于本省中部及东部,显示为逆断层或走向断层,与各期岩浆岩活动的关系密切。
北西向断裂
生成时代一般同北东向断裂,断裂性质多为张性或张性兼剪性。
北北东向断裂
主要分布于松嫩盆地及其西侧和伊春等地。形成于中生代,控制中生代坳陷盆地及火山岩分布、断裂性质多为压性兼剪性。对燕山期岩浆活动有控制作用。
北北西向断裂
常与北北东向断裂相伴出现,或成断裂束成群出现,生成时间较晚。在现代河谷或在中生代坳陷中发育,断裂性质一般为张性或张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