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群)饲养站
(2023-08-01 17:55:24)
标签:
饲养站以谷量牛马山丹军马场牛回草挖牛粪 |
分类: 散文.小说.诗歌《泾川小吃录》 |
这是没有一台拖拉机、没有电的时候,一个生产队三四百口人的农业动力和肥料厂,上千亩耕地就要靠上百头黄牛每天拉着犁来耕种,拉着碌碡碾场,否则全党办农业就是一句空话。当然人也长时间拉过犁,拉过个耱,只要十亩地有一头黄牛,农民才是土地真正的主人。同时,上千亩地的肥料,就要靠这里产生,那时候没有化肥呀。后来有了农业机械化,公社农机站的拖拉机可以把塬地耕一遍,下麦种、种玉米,山地耕种还是要黄牛拉着犁耧来做,小麦就是靠耧播过去,耧就是播种机的前身。
自己管理着自己,两个人管理着十头牛或者加上一两头毛驴。
把黄牛伺候的停停当当,生产队的其他事情可以不管。
这是人类历史上唯有中国有的一种饲养站,和秦汉大唐以谷量牛马、马政的收入占了财政收入的相当部分是不同的。和古代至民国时候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模式、每家最多养20头牛相比只有三只黄土窑洞就多的多了。也和荷兰等国家的养牛场不同,和新疆兵团的内蒙古草原上的养马养牛场、山丹军马场都不同。
最大的特点就是大。20个窑洞16六个窑洞养牛,装干土,四个窑洞住人装草。
有院墙。有大门门楼但是没有安装大门,院子里,牛粪堆有排球场大、三人高,冬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每个人养的牛都赶出来,两声吆喝,他们就知道上一道坡,走很长的路到一个吃水沟里面,乖乖的从羊肠小道上下到山泉边自动的喝水,这叫饮牲口。只要去过一次,黄牛就记下了路。大雪封路了,羊肠小道结了冰,饲养员就在自家的院子里20多丈深的水井里把水搅上来,把牲口吆去喝水。
夏天,村中心大涝巴积了天上的水,大门外面就是,把牛呦出来,牛像孩子一样高兴的围上一圈自动的喝水。十几个上百头牛喝水的时候,一个特大的池水看得见在下降,人常说像饮牛一样,就是说喝的多。
太阳红红的不吹风吗,有一排不规则的木椽连接成栅栏,牛被拴着,乖乖的站下,忧伤的流着眼泪,深沉的思考着。过一会儿就卧下来,最舒服的姿势是侧身,头和屁股弯一个半圆,眼睛闭上了,流着更多的眼泪。最开始搅一嚼一嚼的,能听见把草节嚼断的声音,能听见把豆子磨碎的声音,这就叫反刍。牛的胃里面有百页,一页一页的翻过去,这就叫牛回草。
每头牛有一副革头。是一个人字形态,人字下的两根尺子是固定的,把两根尺子从脖子两面插下去,革头搁在脖子顶上,革头上的两根绳朝下,有一个木棒,中间有一个钩子,钩木犁犁档上,或者钩在耱上。也在一个夏天钩在碌碡的木架上。这是生产队一次治好的农业装备,绳是牛皮和绳,有二三十张老式的木犁,土是翻向两边的。简化犁是人民公社之前的发明创造,县农业机械修造厂制造的,这些犁放在一个窑洞里,犁地的几十个人也是固定的,他们能找见自己牛用的哪两副革头用的哪一张犁,他们上工的时候只是拿一根出绳一个鞭子。
七天最多十天就要起粪了,牛粪至少有一尺厚,副队长去大声的喊着。农谚说,又不是叫你挖牛粪、拔黑豆哩。挖牛粪是最费力的农活之一。每一个牛圈里必须要有一个一个挖镢头把式的老汉,会轻轻松松的挖套镢。一般人第一镢头被反弹回来。只有在一点痕迹的小窝上再挖一下,能下去两寸,再挖下去,能下去三寸。再挖下去就把镢头全部陷在里面,这才叫挖到牛粪了,狠狠地别起来,把茬破开以后,就可以从这个缝隙当中一点一点的掘进,但是在面上直接是挖不下去的,这是最难最有技术的农活因为牛蹄子非常有力,整天在这个上面盘来盘去,踩的密度和石头差不多,是一般黄土的十倍,这就是挖牛粪的内涵。两个小伙子推着手推车,两个女人在旁边把挖起来的牛粪装到车上,小伙子省力地一口气推出大门外倒掉,转回来两只手抓住空车,人走在前面,拉着车子走到窑口时,另一只装满的车子出来,他说笑话,卷旱烟,两个女人很快装满,一口气推出去。一个牛槽下十头牛踩的粪十天必须挖一次,否则牛粪就和牛槽一般高了。把它挖完就是一晌活,越快越好,越早越好。暮色的人,干活慢的人,没有窍道的人,很少有人和他搭班子。四五个人代号叫鸡骨头、料腿子,他们就只好走在一起,人家两个小时,他们四个小时,但是他们还是乐呵呵的。
十天半个月以后,粪堆就发烧了,中间的堆上能看见冒着热气,尤其是冬天。一般在春天夏秋下雨以后,地里进不去,就开始溜粪。先把粪弄平,用一个木质打击物打成细面,几下子就能堆一个小堆,小堆变大堆,大的粪疙瘩很快能自动溜粪下来,就溜粪。小孩子一直打粪疙瘩,男女成年溜粪。篮球场大的粪堆变小,溜成的粪堆变大。
粪堆的体量之大,也是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记录的。
推粪了!副队长又在呼喊。溜成的粪堆要推向全生产队1000多亩地,东西南北,最远的有十里地。大粪堆的一圈放下手推车,自己给自己装车。欺负人的人、红人霸道地把车子拉进去,很快装上推走。历史反革命和老实人插不上车子,没有脾气的等着。有了架子车的人,一个人占了两个手推车的位置,装一车是装两手推车的时间。马太效应,可怜人只好等着。一路上是一辆接一辆的木推车,中间插着两三架子车。地里软软的,有力气的人就拉过去推过去了。民国至50年代,牛车运送,把牛套起来以后,五六个人装车,需要很长时间。有了生产队,全体社员上工,才有了手推车,70年代才有了架子车。
集中运粪,莫大的粪堆消失,一片空旷的地显出来,但是没有几天功夫,一个粪堆又出现了。
2021,6.16.8.21.月燕楼
2023,6,14,23,30, 平凉7:56返回泾川北大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