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群)一九七七年以前的泾川县城(5)
(2023-03-12 09:59:55)
标签:
陡街子中山街泾川汽车站西兰公路泾川县城变迁口述历史 |
分类: 圣地泾川·地望与人望 |
最醒目的供水点有两个,农副公司南侧街面、文化馆对面,各有一间小房子,窗子外面有弯曲的两个水管,窗户有一个小口,可以递进去水票,居民们挑着两个铁桶,两个管子里的水流淌进两个水桶,但是水桶的水一直溢不出来,桶满,赶快挑走,下一个人接上。窗户里面有人无声的开关,收水票,大家都不说一句话,也很少有人见到这个人的真面目。几千人口,几百个户,吃水就这样解决。这就是泾川自来水公司的前身。每个机关单位的后院或者有打的一口水井,水质很好,单位食堂和职工饮水由此汲取。城市居民当中还有房产的人家小院子里,有一部分也有自己打的井,相当的居民没有自己的房子,当然没有水井,就只能担水于街道的供水点。
1960年代初,县城里只有一座高层建筑,就是文化会堂,这个高层的概念不是指现在30多层高的楼房,它其实也还是一层,能高出平房的一两倍。紧接着,就是泾川县人民医院的门诊楼,坐东向西五六间两层楼,门开在山墙上,木质的楼梯,木质的地板,苏联风格,60年代初建设,施大片的红色机瓦,2000年后拆掉。在整个县城里,这两座高层建筑鹤立鸡群。村社的学生,第一次进城的少数的有一点点文化的人,有兴趣来参观。所谓的高层建筑,其实不过比全城平房高出一层。
当时,全城都是清朝至民国的青砖、青瓦平房,还完整的存在。只是把北门、南门城楼拆掉了。一条中山街,一条新建街,就这两条街道,都是被压的实实的黄土街道,也都是步行街。如果有汽车来往是躲不开的。如果把这座古城保存下来,和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古城是一模一样的。就凭这样一个遗产,加上王母宫,全县人民不费吹灰之力,不用搞这个产业化,那个产业化,也不用搞什么工业化,泾川县就会是全国的富裕县、文化旅游强县,财政收入、人均收入可以和深圳人的收入相比,在80年代就能实现。但是,这个无价的银行在1974年至1975年被全部拆掉了,全国都在拆掉,这是拆除的人没有念下书的原因。一切愚昧、愚蠢、无知,根子都是读书太少。当时把这座古城保留下来,另外修一座新城,才叫科学发展。现在不就是如此发展吗?但是在当时,土地如命,为了吃饭,每一寸土地,首先要考虑它能种粮食,耕地怎么能拿来建城市?其实,这个古城仅仅有0.3平方km。1975年拆建扩张以后,成为全国著名的卫生小镇,也只有1.5平方km面积。现在,从何家坪到汭丰镇,整个城北,都已经就地城市化。2010年的时候,城市面积达到6.25平方km,之后,整个城北的4.7平方公里已经实现城市化。县医院2020年以前已经修到了汭丰川里,至2023年县城总面积至少在11平方公里以上。是古城0.3平方km的30多倍。唉!怎么说呢?怎么比呢?真让人脸红。当时就是为了0.3平方km土地,把一座元朝始建的古城拆掉了。
从清朝到2021年,县城的变迁,大小细微,王金生先生能说的清清楚楚。王金生先生这样水平的人是亲眼看见变迁的,以后就没有人能知道古代到现代蜕变这一段完整的历史。应该用录音机,让他讲述一两个月,能说出一本书的内容,这就是《泾川县城变迁口述历史》,但是他一辈子以默默无闻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