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喜诗词之风采
林峰
李树喜先生乃我国当代著名之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是我国人才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同是也是风格独具、享誉中外诗坛的名家。他的诗或清新淡雅,轻巧空灵;或风流典丽,铺叙尽致;或厚重沉着,感慨万端。或喜或悲,或嗔或怒;一花一石,一草一木,世上风云,人间万象皆信手拈来,随心而至。率性之极,亦潇洒之极。故读树喜先生诗每有会心之乐,赏心之喜。其间妙处,自难以言表。而余亦不愿独享其天然佳趣,无边风雅也。故管中窥豹,聊举数则,冀能略见树喜先生之诗中风采也。
“独立水中央,残红对晚阳。为知冬不远,分外惜流光。”此为树喜先生之五言绝句《最后一枝荷》。诗中清水泱泱,斜阳脉脉;而一朵残荷独立其中,何其冷艳又何其凄美。秋风萧瑟,秋气肃杀,百花零乱,霜荷残败。此时此刻,画面中只余一点残红摇曳其间,那种凄清况味,便不说人也自能体悟得了。而作者此时并未一味着眼于怜香惜玉,而是借花之口,道出秋光虽老而余红犹在,流光如电而花心未泯。借以告诫世人怜取流金岁月,珍爱目下光阴。此诗明为写花,意在写人。借花喻人,入木三分。
我等再来欣赏树喜先生写得同是五言绝句的《双枪老太塑像》“远离烽火久,世理乱成堆。老太双枪在,不知该打谁。”远离烽火则远离困顿、远离灾变,而造清平世界,繁华盛景也。殊不知在诸多浮华眩光之下,社会公德沦丧,官场贪腐成风,良知泯灭,几无伦理。“老太双枪在,不知该打谁。”面对尘嚣浊世,人间狼狈,诗人一声呐喊,惊世骇俗。直如晴空霹雳,催人猛醒。如此为诗,焉能不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诗人之道心风骨,机智胆识,由此可以概见也!
除却侠骨刚肠,诗人亦有真情万种。且看《无题》诗“岁老春浓紫气薰,此身尚有未招魂。心中旧事还新事,梦里山深与海深。怯酒有时还醉酒,惜春多半是伤春。落红簇簇真如昨,人不送花花送人。”花气袭人,岁晚春浓,极易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悸动。旧事连着新事,山深共着海深,这是何等的铭心刻骨,又是何等的摇荡心旌。感事伤春,借酒浇愁。古今之骚人雅士莫不流连于此,借以安顿春愁,又怎料“借酒浇愁愁更愁”。由此诗人生发出“落红簇簇真如昨,人不送花花送人”之伤心一叹,其对往事之追忆,对亲朋之怀想,皆令我动容,而结句之落寞和伤感更是令人不能卒读。
“醒狮振起恃风雷,卷地冲天何壮哉。海事未平边未靖,明朝更起大潮来。(《钱塘潮》)”此诗写钱江潮水,气势磅礴。每逢八月十八,一年一度之钱江大潮,汹涌彭湃,裂岸惊天。来如万马奔腾,去似席卷千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催试官考校戏作》中的诗句。而树喜先生此诗较之坡老名句,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由观潮而联想到边疆狼烟未净,南海纷争又起。其拳拳之心,殷殷之切已跃然纸上也。而诗人更寄希望于祖国之未来——“明朝更起大潮来”这是诗人由衷之祝愿,亦是亿众国人之心声。震聋发聩,大音镗錔,何其伟岸哉。
树喜先生学识渊博,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马可待。所到之处,皆诗情荡漾,诗囊饱满。其所歌所咏,所思所忆,皆有所寄、有所感、有所悟。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疏朗,或缜密。或见一叶而知秋,或登泰山而小天下。性之所至,挥洒自如;情之所系,蕴藉有致也。故读其诗时有“美在酸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东坡语)”之感。树喜先生著述丰宏,名满天下。然其披卷之勤勉,味道之潜心,只今犹罕见其匹也。其咏史之诗,更独树一帜。琳琅满眼,清风白雪已不能一一评析。只能从中窥见一般也。今应《诗刊》社之邀,略撰数语,是与诸君共赏也。
注:作者林峰,著名青年诗人,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
加载中,请稍候......